山东布政使司官衙的后院,从宴会上吃饱喝足的陈云甫在这里接见了孔讷。
两人一壶清茶,两盘点心,皓月下对面而坐,倒是有那么几分雅韵。
“令公今天可是给本辅准备了一份厚礼啊。”
孔讷谦卑的笑了两声:“不敢当。”
陈云甫问了一句:“令公知道,咱们大明整个国家有多少读书人吗。”
“这。”孔讷一愣,摇头道:“这一点,老夫还真不清楚。”
“不到两百万。”
虽然一直没有进行过第二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清查,不过陈云甫估计,此刻的大明差不多能有七千万左右的百姓,不到两百万的读书人,换言之,读书人还不到百分之三,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这不到两百万的读书人,绝大多数还都集中在江西、直隶、浙江三个大省,山东、福建、湖广其次。咱们大明朝的文坛出现明显的南强北弱情况。
令公四大家的门生,就高达近四万人,这个数字实在是惊人啊。”
孔讷笑笑,一时间却不知道陈云甫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故而没敢随便接茬。
“本辅这次要改革教育,目的自然是为了普及读书识字,为此,本辅调研过北平太极书院,发现这些年北平搞的以工济学的方式很不错,正打算进行大面积的推广,所差的正是读书人,令公今天帮了本辅大忙啊。”
“能为太师效力,那真是老夫和山东士林的荣幸。”
陈云甫嗯上一声,高高在上的姿态展露无余:“投桃自当报李,既然令公如此助国,本辅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就是不知道令公打算入仕否?”
这不纯纯是废话,不是为了入仕掌握教育部,孔讷哪能那么大方把一切都献给陈云甫。
陈云甫这么问,孔讷自然就明白了其意思。
那就是你孔家可以派个人来入仕,但不能是你孔讷。
孔讷毕竟曾是衍圣公,已经徒子徒孙遍天下了,现在再来接教育部,毫无疑问又会助长其声威。
“太师真是抬举老夫了,老夫潜心圣人之学,并不打算入仕。”
“是吗,那真是国朝的一大损失啊。”陈云甫叹出一口气道:“本辅本来是打算请令公出山,屈就教育部左侍郎一职的。”
左侍郎。
这是陈云甫给出的回报,一把手不能给,二把手可以让出去。
孔讷沉吟起来。
眼下的教育部尚书是黄观,严格来说也算是他孔家门生出身,自己这边再派出一个心腹去任左侍郎,倒也不算太亏。
“太师,我孔家有子孔希邈素有文采美名,而且为人谦虚好学,为山东士林所推戴,不知太师意属否?”
陈云甫端起茶来啜上一口,哈出一口酒气来。
“既然令公推荐,本辅自无不允之道理,等此番本辅自山东回京时,让他和本辅一道回京吧。”
得到准确答复的孔讷顿时面露喜色,拱手道:“既如此,老夫在此先替希邈拜谢太师识拔。”
道谢后,孔讷也很快报之以琼瑶。
“此番太师驾幸泰山举行封天大典,山东士林上下闻之无不欢欣鼓舞,皆道太师之功绩旷古烁今,就想着能不能有幸伴太师驾跸左右亲身参与,好在之后为太师著书立传添些笔墨。”
由四大家出面来为陈云甫著书立传,歌功颂德,这就意味着可以保证陈云甫千百年后在史书上的名声绝对是正面且光辉的。
如果换成别的统治者估计早就欣然同意,不过陈云甫却摆了摆手。
“著书立传这种事还是算了吧,真有心,那就等日后本辅不在了再说。”
孔讷吓了一跳,起身作揖:“太师千秋无期,怎可出此言啊。”
“呵呵。”陈云甫摇头,也跟着起身道:“行了,今日就到这吧,令公早些去驿舍休息,本辅失陪。”
说完便走,丝毫不拖沓。
该说的话都说了,该交换的东西也都换到了,陈云甫也不想继续虚伪的应酬下去。
他得安排好孔讷送来的这几万读书人。
一股脑全收入直隶来安置显然是最愚蠢的一种办法,至于送给蓝玉或者常茂,把这些人发配到边疆搞教化,那就更不行了。
作为中央所在的中州,文盲率都还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呢,援外?
疯了吧。
“过两年,蒲顺把孟买港给建好,大明的军队就能开进印度,从而驱使无数的奴隶从事生产反哺中央,大明的孩子就可以踩在奴隶的头上从而实现人人有书读。
现在就需要提前布局,着手准备充裕的师资力量。”
寝卧内,陈云甫摊开了一道空白题本,动手写下了四个大字。
师范院校。
“每个府必须要有一所专门的师范院校,用来培养更多的师资梯队,同时完善自幼童到及冠青年整个年龄段的教育学校。
孩子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日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