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接了个好活。
带上礼部与鸿胪寺官员,出应天城迎接郑和使团归来。
使团归来是大事,皇帝亲迎都不为过;可郑和是内官监掌印太监,从根本上算是皇帝的家奴,皇帝亲迎就不合适了。
可以改成太子出城迎接。
可太子腿脚不便,若是让汉王出头,难免落人口实:储君尚在,一个藩王迎接个什么鬼?
若是仅是如此,老爷子也不在乎让汉王出头,可这正赶上李煜献上火铳,立了大功,再如此行事就不好了。
不看太子的面子,还得看好圣孙的面子不是?
这活儿就落在李煜身上了。
回太子府,穿上繁琐的储君朝服,带着大小官员,赶上太子车驾,出应天城北,长江边上的码头迎接。
傍晚,落日的余晖铺洒在宽阔的江面上,真如古诗中写的那样,半江瑟瑟半江红;东边,一艘艘艨艟巨舰迎着夕阳,出现在视线中。
一艘最大的宝船缓缓靠岸,礼部尚书吕震一挥手,鼓乐声起。
早有随船军士搭上踏板,不多时,一队仪仗分裂两旁,从船上下来一行人,为首者,正是内官监太监郑和,却见他身穿飞鱼服,面孔带着一丝胡人长相,面白无须,面貌俊朗,身形略显魁梧,没有一丝太监的阴柔,却带了些武将的阳刚。
郑和下船至码头,李煜带着官员迎上去,郑和下拜。
这是国家的大礼仪,随同船队回来的,可不光有郑和与他的两位副使费信、马欢,南洋、西洋沿途国家大多派了使臣随着船队来大明朝见。
此地不是寒暄之所,简单的说了几句场面话,李煜请郑和与两位副使登上太子车驾,太孙亲自操车,车架直入皇宫。
那些跟随船队而来的朝贡的各国使臣,自有礼部会同馆与鸿胪寺接待。
尽管心中对这个航海家很好奇,但一路上也没机会说几句话——街道两旁老百姓看着呢,太孙殿下与出使回来的太监闲扯澹,影响不好。
到了皇宫,郑和要向皇帝禀报一路见闻,李煜不得召见,悻悻的回了太子府。
临走前,小鼻涕通知了,明日一早陛下在奉天殿召开大朝会,要太孙殿下上朝。
李煜心情不美丽,折腾了一下午,都没和老马说上几句话,赶明儿还得早起!
翌日,丑时。
李煜穿戴好朝服,与太子老爹一起,前往奉天殿参加大朝会。
大朝会不议事,说的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过年话,倒是人是真的多!
李煜一直没注意到,原来应天城中竟有如此多的官员。
从奉天殿,站班一直排到奉天门,官员人数上千。
今日的主角是远航归来的郑和。
郑和穿着一身崭新的御赐飞鱼服,上殿汇报远洋功绩,并且进行了献俘。
锡兰僧诃罗国权臣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卷,以及僧诃罗国的傀儡国王布伐奈迦巴忽五世及其子女后妃,甚至连僧诃罗国中大小官员及其家卷,全被郑和一锅端了逮了回来,献于大明大皇帝陛前!
起因便是权臣亚烈苦奈儿见财起意,欲谋害郑和,夺取大明船队上的财货,结果却被郑和率两千人,攻破王城,自王室以下一网成擒。
亚烈苦奈儿财没劫到,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僧诃罗国是位于锡兰南部的一个王国,锡兰,就是斯里兰卡,盛产宝石,僧诃罗国的王城都被郑和打下来了,那国库的下场就可想而知。
当然,这事儿在大朝会上是绝不会提的,官员百姓们知道王师乃是吊民伐罪,征讨不臣,且大获全胜就可以了。
朱棣并未为难亚烈苦奈儿,连同僧诃罗国所有俘虏,依旧让他们住在会同馆中,待遇与别国使臣无异。
郑和上表完功绩,接下来便是万国来朝,藩属国使者朝拜宗主国皇帝陛下。
“臣朝鲜王世子李禔参拜君父!”
最先上殿参拜的却不是随同郑和船队而来的任何国家的使者,而是大明最孝顺的儿子,大明第一藩属国,朝鲜!
而朝鲜的使臣,则是自永乐六年朝贡后便因为应天繁华,赖在应天不走的朝鲜王世子李禔。
此时的朝鲜,对大明那可真是如同孝顺父母那般恭孝,跟后世的南棒子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年年入贡,献人参,皮毛,美女等等,国内盛行儒学,讲仁义,知礼仪,完全一个小中华,甚至朝鲜国名的全称,都是“有明朝鲜”或者“皇明朝鲜”!
在朝鲜君民心中,他们是大明的亲儿子,而那些诸如倭国,琉球三国,占城,爪哇之类的,那不过是大明爸爸的干儿子,跟咱不是一家人!
朝拜爸爸,亲儿子自然要排第一位!爸爸若是不让,儿子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爸爸不爱我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外臣爪哇国使臣拜见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圣躬安!”
李禔退下后,南洋,西洋诸国使臣一一上前参拜。
期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满剌加国立国不久,其国王拜里米苏拉携带王子、王妃,带了贡品,随郑和宝船队来大明朝贡,这刚立国就懂规矩,知道拜码头,老爷子大为高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