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姑和晓文又起了个大早,晓文让三姑抱了许多麦秸杆放到堂屋,自己去西间整理蔬菜,蔬菜掏出来,一个净尘咒丢过去,再来一个变异水球符,整堆蔬菜立刻鲜嫩欲滴,向刚从菜地里摘出来一样。
三姑看着鲜嫩的蔬菜,知道肯定有蹊跷,但是她聪明的没有问,只是内心里终于觉得:蔬菜卖现在这个价钱真是良心价了。
刚忙完,拉菜的人就到了。
“毕老板,您怎么亲自来了!”姜晓文迎上去,看到毕四海,热情的说道。
“还叫毕老板,应该叫四哥。”毕老板嗔怪的说:“初次登门,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三姑笑纳。”毕老板把手中的礼物放到堂屋地上。原来是一盒花旗参,一盒麦乳精,一盒点心,一箱高粱大曲。
三姑忙说:“这怎么好意思!”为难的看向姜晓文。
姜晓文笑到:“让四哥破费了,谢谢四哥!”说着,端着茶杯递给毕老板:“乡村野地的,没有什么好茶,请四哥将就喝吧!”
毕老板端过茶水,放到嘴边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茶的确就是一般的茉莉花茶,就是饭店里待客的都比这好一些,但是这水……,不一般那!”毕老板三两口把手中的茶水喝完,姜晓文又给他倒了一杯,连着三杯喝完,毕老板不好意思了,放下水杯,说:“多谢妹妹的茶!咱们还是先装菜。”
看到满屋子鲜亮的蔬菜,毕老板和工人都惊讶了。毕老板给工人使了个眼色,什么都别说。
过称,装车,一千五百斤竟然分毫不差,毕老板更觉得这个妹妹不是一般人,待姜晓文更加上心了几分。直接现金结账一千二百块钱。毕老板热情的跟姜晓文挥手告别。
回去的路上,毕老板再三叮嘱工人们不要把蔬菜相关的事情说出去,自己却在暗自后悔:为什么订三天拉一次菜,那茶水一喝下去整个身子都暖和了,头脑也清醒了许多,如果每天都喝到多好,继而又庆幸,亏的自己觉得第一次拉菜亲自上门比较好,否则还不知道有这好茶,于是决定一定要找借口多来几次。
腊月二十八,当聚香园大饭店最后一次拉完菜,三姑和晓文一起盘点忙活了半个冬天的收获。
零零整整加在一起,共有现金四千一百五十六元。
姜晓文刷刷刷点出1800块钱,递到三姑手里,说:“三姑,我打算拿出156元的来去百货大楼咱们每人买件衣服,除去还给二大爷四百块钱,剩余三千六百块咱们一人一半,也不枉咱们一起忙了一个冬天。”
三姑急忙把钱推回到姜晓文手里,说:“你跟三姑还外道?三姑就是帮一点忙,不值得你给这么多钱,所有的点子都是晓文自己想的,菜也是晓文张罗着卖出去的,三姑就算给晓文帮忙了!如果晓文实在过意不去,给三姑买件衣服也就算了,钱就不用给了!”
又说道:“你跟二哥还外道,说什么借十块还一百,看你真给的时候二哥会不会打你!”说完哈哈笑起来。
晓文也笑了,是了,二大爷对自己的照顾,早就不是几十块几百块钱能还清的事了,还计较这么多干什么?矫情!
拗不过三姑的执着,三姑说这钱不能明面上拿出去这么多,说按一千五百斤,四毛钱一斤算,拿出六百块给家里知道就行了,因为这么多的菜,实在没法解释,这么高的菜价,如果让人知道,也会眼红的。
晓文知道三姑说的在理,家里人多口杂,肯定不能保密。有钱不能大大方方的花,真是有一种锦衣夜行的感觉,但是没办法,因为自己还不够强大,不够有钱。
于是只能按三姑的说法,在集上买了几块布,给爷爷奶奶和三姑做衣服,又买了一大块猪肉大约三十斤,点心白糖的买了一些,搬着毕老板带来的高粱大曲给奶奶家送过去。晓文又给了奶奶二百块钱,说是给三姑一人一半。奶奶也知道三妮和晓文忙活了一个冬天,看到200块钱的收获,高兴的合不拢嘴,一直不待见晓文的习惯也改了过来,张口闭口俺晓文怎么孝顺。
晓文回家给了妈妈500块钱,只说给三姑钱她没要,只给爷爷奶奶买了点东西。晓文妈问怎么这么多钱,晓文把借二大爷钱进菜的事给妈妈说了,妈妈指着晓文的额头笑骂:“你真是有主意!”
华夏人的春节是个盛大的节日,礼节也特别多,年前兴送年,年后兴拜年。这个礼节适用于亲戚朋友之间,一般都是晚辈拜访长辈。做生意的三十初一都会关门。于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上午晓文家迎来了两个送年的客人――姜海邦带着毕四海上门了。
来人带的礼物不少,有两瓶茅台,一盒花旗参,一盒海参,还有一盒大红袍。
这客人来的有点莫名其妙,姜父和晓文妈心里有点犯嘀咕。
姜海邦在腊月二十六就已经送过年货了,这再专门来一趟,什么意思?
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带着礼物上门,还能把人赶走不成?
这厢让进堂屋,分宾主坐下,毕老板就直接说了:“五叔,五婶子,我是海邦的拜把子兄弟,在城里开了个饭店,青菜供应商出了点问题,因为有了晓文妹妹的菜救急,我的店才不至于被人打垮,并且在腊月二十六承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