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刘璟,朱桂可算是花了很大的心思。
这一次的接风宴,他请来了现今大同府内的大部分官吏和大小商人。
至于那些豪门望族,他们现今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官吏,一部分因为投资大同商会而成了商人。
而让刘璟感到颇为惊讶的是,这些人前来赴宴,出了一张请帖之外,竟然没有带任何礼物。
这可和南京甚至是整个大明境内的其他地方的‘官场风俗’有所区别。
要知道就算是一方家族的族长过个寿宴,都有收礼的做法,更不要说朱桂还是一位藩王了。
不过他注意到,朱桂没有任何不悦的神色,而往来宾客甚至是王府的下人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
代王府内满满当当的摆下了二十几桌,而饭桌上的很多菜品更是刘璟闻所未闻的。
其实他在大同府这一个多月内,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整个云州,除了人口之外,似乎要比南京更加的繁华。
这不仅体现在这里的物价水平非常低,而且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到很多新鲜的蔬果和其他的新奇物件,而这些甚至是南京都不曾有的。
而通过旁边的商人介绍,他这才得知,这一切竟然都是他旁边的小王爷朱桂‘发明’的。
这让刘璟心中不由得再次掀起了惊涛骇浪。
刘璟本来对于朱桂给予商人这么高的地位的做法还是有些不解的。
毕竟重农轻商是华夏两千多年以来的经验。
可是现在他稍稍有些能理解朱桂的做法了。
正是因为这些商人的工作,才能让大同府内的货物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而朱桂这位小王爷要做的就是把商人这股力量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即可。
他也确实做到了,现在大同府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加入了大同商会,至于整个云州,也有一半以上的商人参与其中。
而一旦加入了商会,这些商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就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这也避免了商人之间的过度竞争。
想明白了这些,刘璟看向朱桂的眼神已然发生了变化。
席间,朱桂还顺手通过了大同商会的商人提出的几个议案,其中之一就是在其他城市建立分会的想法。
大同商会虽然在云州乃至整个山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大的商会。
可是他的影响力现在只局限于商队能抵达的地方。
要想影响力辐射更远的地方,不能等官道重新修葺到那个地方,而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虽然现在在大明境内,重农轻商的‘传统’还非常严重,但是这些商人在朱桂的大力支持下,对他们的前景却非常乐观。
正如席间的一位商人说的那样,‘以前的商人之所以会为国家和百姓所唾弃,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不顾民族大义,而代王教会了我们要改变这种做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当然,虽然宴会期间,众位商人都对大同商会以后的发展非常的乐观,不过他们也都知道这些都依仗于代王的支持。
而一旦代王的地位有任何的闪失,他们都会被波及。
所以有不少人对于朱桂此时没有在南京为皇上祝寿的做法有些疑惑,而且他们竟然还问了出来。
刘璟在听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放下了酒杯,他也想听听朱桂对于此事的看法。
朱桂在南京和锦衣卫之间的冲突,他也略有耳闻,而且对于当下太子病重卧床,诸王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的事,他也从刘伯温的信中得知了。
他想知道朱桂在这个时候还待在大同府,到底是为了避祸还是什么。
朱桂本来并没有怎么说话,不过此时见众人都为这个话题所吸引,他也只好站起身,举起酒杯说道:“本王和皇上之间的关系,大家也应该听闻过吧?”
朱桂说完此话顿了一下,脸上不动声色。
可是席间众人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其中一半以上的商人对于此事还是耳闻过的。
毕竟朱桂‘混世魔王’的名声在南京可是非常响亮的。
朱桂继续说道:“其实就算是本王继续留在南京,说不得也只会招致皇上的不满,到时候最轻的也要被罚俸吧,那可都是钱啊,本王可不想自讨没趣,所以便借故离开了。”
他的语调非常轻松,就好像说的不是自己的事一样。
众人闻言,不明就里之人也都是哈哈一笑,觉得代王不仅没有架子,还非常的幽默。
可是那些有自己消息渠道的人脸色却是有些凝重。
要知道朱桂在去南京之前,可是在甘州大败蒙古人,如果是普通人凭借这份战绩就可以登堂入室,得意重用了。
难道代王凭借此等战功还不能改变皇上的态度吗?
可就算他们对此有所疑虑,但也没有说什么。
这次的宴会一直持续到了子时才渐渐散场。
宾客纷纷离开。
而朱桂和刘璟却转移到了书房内,继续攀谈起来。
两人刚谈了几句,刘璟话锋一转,突然问道:“王爷,不知道您和锦衣卫之间的纠葛是真的吗?”
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