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寄托着明王朝最后希望的孙传庭。
汝州兵败于李自成后,于潼关死战殉国,十万明军尽皆折损。
自此,西北门户洞开,京师已经无险可守。
不久前,李自成大将刘宗敏率军攻破大同、宣府镇。
居庸关一战,京营三大营不战而退,拱手将最后的屏障让出。
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一路势如破竹。
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投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兵锋直指京师。
四面楚歌的崇祯皇帝,不得不放弃如虎狼一般的清八旗军。
急调各路勤王兵拱卫京师。
可这些平日里手握兵权、吃着皇粮的官老爷们,关键时刻竟无一人响应。
不是没钱没粮,就是称病不起。
前有贼军李自成,后有八旗军。
明王朝就像是大海上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国事催人老。
黄昏时分,那个曾经踌躇满志的崇祯皇帝,正孤零零的坐在皇极殿外,悲凉的注视着夕阳西下。
恍惚中,先祖们的高光时刻在某一瞬间又浮现在眼前。
皇觉寺里,蜡影相伴。
亳州城内,箭矢连天。
茫茫戈壁,战马咆哮。
滚滚瀚海,成祖挥鞭。
那些为了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名臣将相,也都在他眼前缓缓定格。
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
刘伯温,朱升、于谦。
苍茫大地,多少豪杰。
皆如过眼云烟。
迎着夕阳余晖,崇祯皇帝向着他的壮美山河投下了最后一瞥。
待贼军冲入皇宫,便是他这个君王为国尽忠的时刻。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自己是朱家后人,绝不给祖宗丢脸。
大明只有战死的天子,没有请降的皇帝!
“陛下,陛下!”
贴身太监王承恩,踉跄着跑到身边,噗通一声跪拜在地,“陛下!”
纵然是决心一死,崇祯皇帝依旧浑身颤抖着询问道:“是勤王兵到了吗?”
崇祯看向王承恩,他多想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一丝喜色。
勤王兵,是他最后的希望。
可王承恩却哭诉。
“陛下,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正阳门,迎贼军入城了!您再不走就要陷于贼人之手了!”
啊!
崇祯眼前一黑,感觉到头顶的天真的塌了!
“禁军何在?”
“陛下,禁军将士尽皆战死于城外,目前朝中大臣均闭门不出,只有百余军兵侍奉左右!”
哎呀!
崇祯哎呀一声跌坐在地。
幸亏王承恩手疾眼快,急忙扶住崇祯劝解道:“陛下,快做决断啊。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
“胡说!朕的京营不是还在德胜门吗?速传朕的旨意,调五军营速速赶奔正阳门击退贼军!”
哎呀!陛下!
王承恩急的直接跌坐地上,额头上的冷汗如瀑布一样,急的以头锤地。
“陛下,咱们的三大营在居庸关未动一刀一枪便溃不成军。”
“如今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根本保护不了紫禁城了!”
轰隆~
崇祯整个人如木雕泥塑一般,大脑里一阵闪电劈过。
自己的三大营,两万多兵马,竟然不堪到如此地步?
难道这大明江山,真的就要亡于自己之手吗?
自己就算是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大明十五位先帝!
此刻的紫禁城外,贼军已经浩浩荡荡集中在一起,势不可挡。
李自成率领的大军,距离德胜门也还有不过一百多里。
大将刘宗敏,也在正南方向整军。
一边派人将捷报传给李自成,一边命令军兵从正阳门进入。
“随我去煤山观望。”
崇祯突然变得无比镇定。
整理了袍袖,起身向后殿走去。
某一瞬间,那个曾经发愤图强的崇祯皇帝似乎有回来了……
王承恩无法猜透这位皇帝的心思,只能尽心跟随。
几名太监跟随着崇祯缓步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四周皆硝烟弥漫。
看到这一幕,崇祯心灰意冷。
他知道,太祖皇帝创建的大明,在这一刻已经渐行渐远了。
站在远处的几个太监,纷纷低头不语。
没人能理解崇祯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回宫,升朝!”
一句回宫,透着万般凄凉。
皇极殿外,崇祯挥动紫金锤,亲自鸣响金鳞钟。
龙椅上等了许久。
大殿里除了几名执事太监外,只有吏部尚书倪元璐、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等等九人立于殿下。
“陛下!”
王承恩全身已经被冷汗湿透,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快走吧。只要离开紫禁城,只要您还活着,咱大明就不会亡!”
看了眼王承恩,崇祯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