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每个的周六晚上都是张不伦兄弟俩最关注的,因为父母有时会就第二天是否带他们去逍遥津玩进行讨论。逍遥津公园基本上是七八十年代合肥市所有孩子节假日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也是当时各中小学校春游首选的目标之一。
这是一个镌刻着悠久历史印记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被曹操手下一个猛人张辽教训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孙权仓皇出逃,飞骑越过断桥这才捡了一条性命,那个断桥下面有水的地方就叫逍遥津。《三国演义》还专门写了这段故事,那一章名字就叫张辽大战逍遥津。
从明清到民国时期逍遥津曾经是达官贵人的私家花园,先后为合肥的窦、王、龚三家霸占,命名为“窦家池”、“斗鸭池”,“龚家花园”。不过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豪门大户也有走背字,江河日下的时候,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花园内已经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1950年,政府为老百姓考虑,作为一项大事开始重新规划建设,到了1953年正式对外开放,起名叫逍遥津公园。曾经有段时间顺应潮流还改名叫做东风公园,不过最终还是改了回来。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公园里,有儿童乐园、动物园、旱冰场、雕塑、回廊、亭榭、各种奇花名木。园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还有个张辽的衣冠冢,公园环境优美、风景独好。那时合肥很多年轻人经人介绍相亲处对象第一次见面地点都大多会选择在这里。
不过要带兄弟俩去玩,父母还是要好好斟酌一番,公园是要收门票的,尽管门票不贵,但那个时候确实工资拿得也不多,还是要精打细算着过。
公园里所有的一切,对于张不伦兄弟来说,都是新奇而好玩的。进到园里,儿童乐园是张不伦兄弟俩流连忘返的地方。那里有个很高很大汉白玉石造的白色大象滑滑梯,憨态可掬。传说在1954年就有了,张不伦的父母亲小时候都玩过。
又长又陡的大象鼻子就是滑道,兄弟俩经常穿着一色的小背心和西装裤头,手拉着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排着队,逐一而上,到了大象背部,再闭眼滑下,然后在下面的父母会伸出手及时的兜住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冲到地面上。起身后的兄弟俩哈哈笑着又去排队,反反复复一趟一趟,不厌其烦,经常会逗留很长时间。
在逍遥津划船也是一件很大的乐趣。七八十年代的逍遥湖,湖面开阔,波光粼粼,湖岸柳丝拂浪,花香袭人。湖中有三个岛屿,划船过去,还可以一一登岛游览。那时是没有电动船的,都是靠自己划桨。有时张爸爸也会把船桨交给张不伦,然后张不伦就一边很用劲地划水,一边想象着自己是船长的样子。到了岸边,张爸爸时常会拿出借来的海鸥黑白相机,咔嚓咔嚓给兄弟俩来上几张,为兄弟俩以后留下了不少童年映像。
公园里往往会碰见熟人,都是厂里的年轻职工,有结了婚的有还没结婚的,成双成对。大家遇见后会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然后相约中午一起下馆子。
逍遥津附近不远就有家叫国营回民饭店的地方,每次去都是满屋走来走去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坐在一张桌子上。点过菜,到售票处交上钱和粮票开了票,就在桌前等待,这时大家往往会攀谈两句,欢声笑语,很是热闹。因为是国营饭店,讲究阶级平等,菜好了是需要自己去拿的,也没人把你当上帝,不过菜烧得确实好吃。
其中有道叫响油鳝丝的菜是张不伦的最爱,鳝丝上桌后盘中的油还在“噼啪”作响,阵阵“哧啦”声中,油在鳝丝上翻腾,鳝丝在油里沸腾,还夹杂着阵阵蒜香、油香、鳝丝香,鲜香扑鼻,忍不住食指大动,每次就着鳝丝张不伦都会干下两大碗饭,直打饱嗝。长大后的张不伦游历四方,吃了不少厨子做得响油鳝丝,但始终吃不出童年的味道。有一天他忽然记起了小时候常去的回民饭店,于是虔诚而去,却被告知回民饭店因为拆迁早已不知所踪,还有人说响油鳝丝不是回民菜,弄得张不伦很遗憾。
不过上公园下馆子这种烧钱的事不是经常能干的,总归工人阶级家底子还是不厚。因此每次去看电影,便成了不仅是张不伦兄弟,而且是全厂孩子又一件快乐的事情。
那个时候厂里放电影的职工俱乐部还没有开始建,因此看电影还需要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到南七里站重机厂电影院去,因为那里经常会上映一些新片子。有次张不伦和金小宝跟着父母去看了一场那时很流行的叫《流浪者》印度电影。
在张不伦记忆中,那是一部法官与贼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的故事,当时大部分是看明白了,但是随着剧情深入,当“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这句话在影院一遍一遍响起的时候,他突然站起来了,小手紧攥,脸憋的通红,他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愤怒,他为拉兹感到不公平!那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后来上了学学历史课,有一天学到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不伦突然就拍案叫好,总感觉印度人民好可怜,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这个事说明白了。
成年后的张不伦对这部电影一直记忆尤深,以至于在歌厅,抓起话筒就能把电影的主题歌结合合肥话唱得和影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