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志向一致?
是和你太子一起玩耍,一起不务正业?
还是听从你太子的命令,当个应声虫,对你的行为放任不管?
等到以后,皇帝要考较学识。
若是表现不佳,只消一句,和老师志向不一,分歧太大,从而无心向学。
是不是,便可将自身过错,推脱个一干二净?
有深明大义的大臣,看不过去,站了出来。
将自己的这番推断,也几乎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直谏给炎帝。
由不得他们不这样猜测。
实在是,梁休对崔士忠的所作所为,全然不像一个会尊师重道,一心向学的好学生。
哪怕,梁休的本意其实并非如此。
然而一旦推论起他这话的动机,还是难免让人往坏的方面想。
至于梁启为何和群臣有不同看法。
主要还是先入为主。
有哪个当老子的,会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行?
然而一经这位大臣的提醒,梁启顿时皱起眉头,竟然觉得十分有道理。
这一定是太子给自己荒废学业,所找的借口。
简直岂有此理!
“好你个太子,说什么志向,原来打的是这个鬼主意。”
梁启有种被欺骗的羞辱感,当即大怒,吩咐道:“来人,立刻给朕把这臭小……太子押回东宫,严加看管。”
“禁足之日,延长十天,不到解除之日,不准放他出门!”
炎帝梁启简直气坏了。
这臭小子,不给你点颜色看看,真是要翻天了,连老子都敢骗!
梁休真没想到,自己的肺腑之言,竟然被歪曲得这么严重。
他赶紧澄清道:“父皇,你误会了,儿臣真不是这个意思!”
“误会什么?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为了不想学习,尽想些歪门邪道。”
梁启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一副我已经看穿你的模样,竟有几分得意:
“别想骗朕,朕的脑袋,可清醒得很。”
梁休:“……”
他算是看出来了。
或许是今天,自己给众人留下的印象太过糟糕。
所以不管炎帝梁启,还是在场的大臣,都不太相信自己的话。
这让梁休很不服气。
自己之所以怒怼崔士忠,也不过是为了自保。
难道就因为一个尊师重道,儒门礼教的规则约束。
自己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崔士忠给自己泼脏水,却不选择还击?
梁休做不到。
并非他喜欢睚眦必报。
而是,他是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没有被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儒家教条所影响。
从骨子里,他就看不惯这种腐朽的落后教义。
就比如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凭什么做官的,就一定要听信你皇帝的?
自己没思考能力吗?
凭什么当儿子的,就一定要听从父亲的?
万一这个父亲,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叫你偷蒙拐骗,你也做吗?
凭什么做学生的,就一定要对老师唯唯诺诺,好像天生就矮一截一样?
学生就不能质疑老师吗?
学生就只能任凭老师打骂,就算有理,也只能忍气吞声吗?
拜托,梁休真的无法接受啊。
在前世那个,老师稍微体罚一下学生,一旦曝光,就会被无情开除的信息时代。
也并非就不崇尚尊师重道。
但更崇尚的是,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大家彼此体谅,和睦相处。
这才是梁休心目中,所认同的师徒之礼。
至于儒门这些古老的陋习,早就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
撇开这个不谈,梁休的为人,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人若对我不敬,我也无须客气,该还击的时候,就要还击!
总不可能被别人打了左脸,还要把右脸伸过去,让人再打一次。
然后还要问一句,你可消气了?
这样一味的忍让和退缩,换不来别人的另眼相看。
人家只会,把你当成一个二百五的傻子。
一边占着你的便宜,一边在心中嘲笑你的怯懦和无能。
国家如此。
人也亦然。
前世,在那个强敌环伺的国度长大,让梁休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
他的胸中,顿时涌起一股豪迈。
想要抗争!
想要发泄!
想要说出自己的心声!
于是,当两名亲卫冲进来,将梁休架起之后,他忽然开口:“父皇,还有诸位大人,请听我一言!”
平静的目光环视全场,梁休突然高声说道:
“我所谓的志向一致,绝非你们想的那样,全是出自我的真心,不管你们相不相信,我梁休,问心无愧!”
说完,用力推开两名亲卫的手,傲然抬头:“不用你们押送,孤自己会走!”
总算吐出心中郁闷,他一下轻松很多,连脚步也轻快不少。
还没迈出几步,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