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子朱厚照鼓捣成功的驿站改革,弘治相当满意。
“在我们赚了这么大一笔钱的时候,有利了国家,安稳了那些苦难的家丁。更让我们的朱家子孙,有了一口自食其力的饭,这真是一举多得呀。”弘治就不由得感慨。
朱厚照就打蛇随棍上:“为此,我们父子当浮一大白。”
结果脑袋上就被重重的拍了一巴掌,娘嗔怪:“你不要命了,小小年纪,让酒烧坏了脑子,将来怎么治国。”
朱厚照就直接将小弟抢了过来抱在了怀里。不管其他人,就郑重的语重心长对小弟说道:“好好的吃东西,然后变得聪明,然后你做我的总理王大臣,做我的监国。然后替代你这个喝傻了的哥哥,治理这个国家。”
对于儿子这种坚决不想当皇帝的论调,弘治夫妻已经有了免疫力了,根本就不去接这个茬。
“我和一群大臣们,已经悄悄的听了你这场会议的整个过程。我对你的这种治理整个驿站系统的办法,表示了深深的欣赏。”
“那是,我是谁,只要拿出任何一个理念来,都会让你们耳目一新。”
“但是对你有些举措,的确是不能够认同。”
朱厚照就直接鄙视:“一群老顽固老保守,怎么能够理解我的先进的理念?随他去吧。”
弘治当然就一脸黑线了。
“但将来你要作为这个大明帝国的统治者,你的那些不被世人接受的理念举措,如果被满朝的文武大臣和天下的士子不接受,并且直接反对,你该怎么办?”
朱厚照想都没有想:“真到了那个时候,那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如果他们不接受,那就让他们回家抱孩子去,我是绝对不接受反驳的。”
就这一句话一出,就让弘治皇帝心中一凉。
这将是一个固执而暴虐的皇帝呀。
朱厚照没有感受到老爹对自己印象的突然改变,继续说着自己的话:“当然,这四百万的收入,仅仅是这个系统所产生给我们家的利润。
而这个系统却因为这一次的变革,安稳了几十万倍受压迫走投无路的驿卒,还有他们身后接近两百万的家属。让他们最少有了一个温饱。为我们的帝国铲除了一个隐患毒瘤。
这样算下来,他的社会效应要远远大于,我们现在得到的这一批银子。”
这话弘治爱听:“因为你的身份不同,在为国敛财的情况下,也要考虑社会的效应。不能一味敛财,而逼逼迫的百姓走投无路;也不能够一味照顾到天下百姓的福祉,而让自己的财政出现破产的状况。”
这才是治国的制衡之道。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如果这个大明帝国用我的理念办法,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朱厚照充满自信的表述着自己的想法。
弘治对自己儿子的狂语没有反驳,因为他已经做到了。但还是担忧儿子的以后做法:“然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摒弃许许多多文人士大夫们,习惯了的治国理念,这样你们之间就互相必然有冲突。”
弘治算是看出来了,自己儿子说的那个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他是绝对不能走,现在已经被大家公认的治理国家的办法。
因为现在被大家公认的办法,在实践中已经完全的证明,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他脑子里的那些离经叛道的道路。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矛盾。农业国的矛盾。
“想当年,王莽劝权实情大新改制,当时他实行的许许多多的改制办法,实际在后来咱们细细的想起来,真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弘治就开始循循善诱的教导着儿子:“但能在当时,即便是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朱厚照就一撇嘴:“那是一个失败的穿越者,原因是他的步子太大了,扯到了蛋。
原因就是他的位置太高了,他要想实行他心中的改革,就只能直接真刀真枪的,和那些顽固的保守势力赤膊相对。根本就没有任何回旋缓冲的余地。”
弘治很欣慰的点点头:“你能看到这一点,已经非常难得了。”
“纵观历史,在哪个时代搞改革,首先倡导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取得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
然后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但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改革目的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改革的鼻祖周公,李悝,继任的吴起商鞅,还有就是王安石,还有那谁,等等等等。他们都算是曾经成功过。”
弘治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这个一谈到读书,就避之而唯恐不及的儿子,谈论起历史来,竟然这么的头头是道,不输那些饱学大儒。他说在什么时候,学的这些知识呢?
“但真正最高的上位者执行改革,他们的结局都是失败的,比如说夏桀,比如说商纣,比如说秦始皇,比如说那个可怜的王莽,还有——”
差点说顺了嘴把自己的六代孙子崇祯,和那个雍正,以及光绪也说出来。
“咱们真正的往回看一看,周公李悝商鞅吴起王安石,之所以变法成功,至少他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