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出征 挖土豆去(1 / 2)

驮马有了,还强买强卖,从宣大总兵手中,获得了大明骑兵神器,三眼火铳。

每个人两杆。

这东西好啊,不但安全,而且比弓箭射程还远,最主要的是不需要像弓箭那样,要两三年的训练。

和吐蕃蒙古人比齐射?那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还是用这东西把握。

还有,一旦子弹射空,倒过来,这东西就是榔头,一手一个,各个就都是岳云八大锤了。

火药充足了,铅子备足了。穿越神器炸药包有了,还缺什么?

其实,什么都缺,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盐巴。

盐巴是朝廷专卖,弘治初年,还改革了盐法。

结果是有利有弊。弊大于利,这是弘治改革中,唯一的败笔。

原先开中法,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明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

但日久弊生,

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

这时候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结果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

尤其是再也没有盐商愿意运输食盐来边地了。

就是吗,拿到盐引得到食盐,在家门口就能卖高价,谁还靡费无数的,辛辛苦苦冒着被抢,被盗的风险,把盐运到边地啊,吃饱了撑的吗?

这一下,导致了边地食盐奇缺。

即便朱厚照拿出太子身份,强迫宣府知府为自己收购,都开始了强买强卖了,也不能凑足他需要的数量。

眼看着冬天来临,春天就不远了,为了尽快挖到土豆,不耽搁春天的推广播种,没办法,赶紧出发吧。食盐的问题,沿途再想办法解决吧。

于是,朱厚照打起了镇国将军大旗,留下太监宫女看家,准备巡视九边去也。

宣大巡抚和总兵,是怀着一种送瘟神的心情,把要去九边巡视的太子爷,镇国大将军,送出宣府的。

然后。

然后,他们就突然间失去了太子爷和他三千护卫队的消息。

这时候,他们才毛了。

但一切都晚了。

朔风呼啸,三千将士,顶着白毛雪一路向西。胡商向导嘴巴不停的抱怨:“这样的天气,连骆驼都要休息的,难道你们比骆驼还耐冻吗?”

朱厚照懒得搭理他。

郑天一严肃的对胡商说:“如果你现在选择退出,还来得及。”

胡商立刻表示了坚决的拒绝:“我为什么要退出?能在这么多人的保护中回到西域,这是多么荣耀的事;能为太子殿下做事,这是多么荣耀的事。但,如果你们不要我退还那一千两银子的指路费,我可以退出。”

郑天一给他一个白眼:“想的美。”

“那就得加钱。”

朱厚照没必要理他。

这次,他带着三千将士,是沿着外长城走的,借口吗,借口就是巡边。

这样就可以让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同时也能理所当然的获得粮草补给。

如果走直线,直奔哈密卫,理由是为抢什么土豆,那老爹第一时间就会把他给劫回去,然后对他展开一直没有实现的吊打,这还成?

再说了,三千人的吃喝,是不能随军携带的。

按照大明的规章制度,军队是不允许携带粮草的,粮草都是经过之县供应。

而还规定,一个县,只管一日粮草。

也就是说,不管前面多么紧急,你也得一个县一个县的走。去早了,是要挨饿的。

这就出现了后来,建奴崇祯二年入寇京师,山西巡抚带着六千士兵勤王,结果,兵部一日三调,五日七调,最终这些士兵一直不能在经过的县城获得粮食,最终,把这支辛辛苦苦赶到北京的军队,饿散了。

结果山西巡抚战后因为所领将士哗变而获罪,砍了脑袋。

还有一个原因,朱厚照想在长城边上,和可能跑过来打草谷的蒙古鞑子干一仗。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蒙古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大明,但其彪悍的人性,还有对蒙元帝国的怀念,让他们心有不甘,在草原里,依旧有黄金家族的残部,不断的挑战大明。

边患,就伴随着整个大明的发展历史。

大明不得不常年维持着一个巨大的九边集团,最终和李成梁养贼自重弄出来的女真造反,彻底的拖垮了大明的财政,最终大明灭亡。

同时,大明采取了在朱厚照看来最愚蠢轰的经济封锁政策,连一个铁饭勺子都不许流入蒙古草原。

不要以为蒙古人,每日都是大块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