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堆大老板在庄园里度过了三天的时间,也讨论了三天。
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
主攻周边为玩具手办的开发和影院设备。
这两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玩具手办开发主要以版权为主,和影视制作有直接关联;而影院设备就不用提了,只要拿下和华凤斌的合作,再加上星海众城的自身扩张,一千多家影院的影院设备,后期的更新换代,维护,基本就都是他们的。
当然,象IMAX,杜比环绕声之类的设备,那都是国际大集团的,他们没法做,但普通的小设备,比如验票机,一些周边如普通影院设备,灯具,养护,装修等等却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选择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先拿下最有把握的,然后再慢慢考虑其他——李闲云对此已经有计划了。
为此十一家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合众公司。
合众公司作为控股公司存在,下辖一家玩具公司和一家设备公司,两家公司都是直接买现成的。
之所以不是从头建立,主要还是因为要抢速度——在这三天里李闲云也和华凤斌等各方一直在联系,最终在剥离制片厂和海外部分后,确定易胜影业每年不少于二十亿的盈利标准。而易胜制片厂会给易胜影业特惠服务,价格会比外面便宜至少百分之二十五。如果当年度未能达成二十亿盈利标准,易胜制片厂次年要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提供服务,如果次年还没有达到,易胜传媒必须自己贴钱弥补。
如果盈利达到三十亿,易胜传媒自动获得所有票房十亿以上,头部影视的周边版权。
如果盈利达到四十亿,易胜传媒获得四十亿以上超额部分三分之一的额外利润,余下再按股份分配。
这就是兜底了。
该兜底直至完成IPO,并确保IPO后市值不低于三百亿,若有不足,由易胜传媒贴补。如果市值提升到六百亿以上,李闲云有权以六百亿的价格回购所有股权。
说白了就是我给你兜底还保你有盈利,但是也要给你封顶,而我保你们赚钱的同时,你们也要给我资源。
这就相当于对赌了。
所以说,老板的话都是用来打自己脸的。
继永不上市的宣言之后,李闲云已经先后承诺了院线上市和影业上市了,以后也许会继续打脸。
一如马老板的不做游戏。
对企业家们而言,打脸就是一种代价:只要能赚到钱,打脸算什么?给老板十个亿,老板们敢把脸皮撕给你。
绝大多数人不打脸,仅仅是因为打脸的代价不够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李闲云将易胜影业以二百亿的盘价对外招股,与声海院线互换百分之十的优先级股权,并直接获得董事席位。
接着又联系了金丽传媒,以同样的方式拿下其旗下三百家影院百分之十的股权,给予金丽院线百分之六点五的易胜影业股份——国家政策还没出来,只要企业同意,那么李闲云就可以同时在多家院线公司持股,当然,前提是不违背国家律法,不做利益转移,不伤害投资企业出卖企业信息等。
对此李闲云也是做出一堆的承诺。
同时李闲云要了两个附带条件:一是宣发合作的加强,成本的降低,二是影院的设备由他指定的公司进行负责。
如此一来,李闲云先后入股三家院线,间接控制的影院达到了一千四百家,已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国内影院数量。
有这样的条款,自然要迅速买现成公司,不然等自己从无到有,建到什么时候去?
合众公司总出资二十亿,各家不等,其中易胜传媒出资2亿,占股百分之二十五,附带条件就是他旗下的所有自有版权作品,玩具公司可以随意使用,无需支付版权费,而同时为设备维护公司和星海众城,声海,金丽三家院线之间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这协议一签,基本上就是垄断了国内的影视设备——国内做影视设备的厂家要倒一批了。而对院线老板来说,切,倒霉的又不是我。只要给够钱,让你李闲云当董事长都没问题。
宣发公司也得倒一批!
借这个机会,合众公司买设备公司的时候也是狠狠杀了一波价——和三大院线的长期合作协议往你面前一放,你不卖,以后也不会有多少生意可做了。趁早卖了拿钱转行吧,至少比其他同行日子好过些。
除此之外,易胜影业这边出手的还有镜缘,昌新和灵澜三家,也各拿下易胜影业总计四十三点五的股份,不过李闲云给他们的报价要高一些,毕竟这是纯出售,不是股份互换,所以是按二百四十亿计算,其他相同。
易胜传媒因此收获超过一百亿的现金。
如此一来,五家联盟就拥有了易胜影业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易胜影业也因此转换经营性质,从原本的下属分公司转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易胜制片厂也彻底独立,和易胜旗下的所有下属公司独立核算。
当然这么多钱也不是那些公司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实际上三家都是拿着框架协议做商品,再找其他人合作,就连白杉资本都出了点钱,绕了一圈通过灵澜持股易胜影业——作为三天夜宴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