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辈子很短。
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 很难很难。
但人的一辈子也可以很长。
如果没有一件真正的事可以做,就会觉得光阴难熬。不如不活。
所以话说回来——
谢慈君现在已经能把相机摆弄得很熟练了。
她倒不像是对门的邻居老大爷,退休后成了相机发烧友, 对各种摄影器材如数家珍, 光花镜头上的钱就足够在老家买套房子。
但她很擅长去用镜头捕捉记录生活中的细节美。
游略从前基本不看朋友圈, 谢姥姥谢姥爷也是。
但因为谢慈君每天都会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他们现在竟然也养成了每天都翻下朋友圈的好习惯。
谢慈君很少写文字,不过照片都是最大限度的九宫格数量。
雾蒙蒙的雨后空山,热气腾腾的梅菜烧饼,沪上泛舟钓鱼的道士, 牵着气球卖花的老太……
普通的日常内容, 总能让看的人感受到一种很新鲜的生机。
游略也问过母亲,她明明不是热衷于分享的人, 为什么有兴致天天发朋友圈。
母亲的回答是:她个人微信的好友太少了。
少到真的需要在这个圈子里好好去分享。
因为工作上的合作方多且杂,谢慈君申请了一个工作微信,大部分时间都是助理在管。
她私人的微信号内,联系人就只有那么小几十个, 甚至其中一半可能都是游略的老师和同学。
而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几位联系人——游略天天在学校上课, 分身乏术;谢姥姥谢姥爷虽然退休了, 却因为年纪大没办法四处乱跑。
于是大家见面的机会就变得很珍贵。
每天像做任务一样和家里人聊天报平安, 有时候会是件很令人烦恼的事。
与之相比,分享照片就简单许多。
也能让两位记挂她的老人最直观地了解到:闺女今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心情怎么样。
并且给闺女打电话时都有许多延伸话题可以聊。
不至于天天都在问“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我们身体还不错”、“记得穿多点吃好点睡足点”。
所以,尽管谢慈君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工作, 她跟谢姥姥谢姥爷的关系还是处得挺亲近挺融洽的。
反倒是刘君, 经常回娘家。
并且自打三年前谢慈君被找到后, 她回得更加频繁了。
结果次次都被谢姥姥拉着热情分享谢慈君拍的照片,生怕她不知道自己的亲闺女过得有多自由多潇洒多快乐。
刘君女士每次都是满腹算计地来,满肚子怒气地离开。
关键她还没有谢慈君的微信,私人号和工作号都没有。
——三年前她拉下脸申请过一次,对方没通过。
刘君女士像抓到把柄一般阴阳怪气地跟谢姥爷倾诉。
谢姥爷叹口气:“没事,反正你们也不常见,就当远方亲戚那样处着吧。”
哈?什么叫远方亲戚这那样处着??
她就知道!亲生女儿一回来,这个家就根本没有她的位置了。
刘君女士当天回到自己家后就摔了套昂贵的盘子,又跟儿子抱怨了很久——因为丈夫非常看重跟谢家的姻亲关系,她在丈夫面前是不敢这样“直言不讳”的。
她满心以为儿子会理解自己,没想到向卿云直接不耐烦地回了句:“妈,你现在的生活到底有哪里不好?就不能不管谢阿姨吗?”
刘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卿云,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知道。我就是太知道了。”
向卿云放下碗:“妈,我说真的,你真的别作了,就过你自己的日子吧。”
“我哪里没过自己的日子了?你以为我做这些是为了我自己吗?我是为了你,为了你爸!为了让你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才这样殚精竭虑!你现在反倒指着你妈的鼻子说你妈作?!”
“那你以为以前发生的那些,大家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他们只是没空去计较罢了。妈,我觉得你要是一直这样不断地去找游略和他妈的麻烦,总有一天会作茧自缚的。”
刘君:“……”
她看着儿子饭都没吃完就放下碗筷走人的背影,真的觉得自己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她甚至不理解自己在这里忧心来忧心去是为什么。
丈夫每天忙得不见人影,家里的事都是自己操持,结婚二十几年跟丧偶一样。
本以为儿子是自己的依靠,结果现在竟然得到这样一句“作茧自缚”?
如果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是作茧自缚,那她还不如现在去死了算了!
“卿云……向卿云?这么晚上你要给我跑哪里去?”
“去同学家。”
“家里有地方住你去同学家做什么?”
“这是我的事。”
“不许去!怎么,你现在知道跑回家里来嫌弃你娘了?我告诉你向卿云,我比你有本事!从小到大有我在背后替你撑着,你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要是没有我这个妈,你更比不过那个游略!”
“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