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念小学时候,学校每年都会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到镇里参加文艺汇演的。每个年级一个班,都至少两个节目。一个是集体的合唱,另外还有个人才艺表演。有小品,有唱歌。主要的还是唱歌,偶尔也会有跳舞,说相声的。不过都不是我们学校的。记得二叔家的老三在读小学时,曾经上台演唱一首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曲,一下子就出名了。婉转的歌声技惊四座,深情的演唱博得一阵阵热烈掌声。不得不承认,这位二叔家的老三姐唱歌的确很好听的。我们班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就连我们整个小学都没有。教我们唱歌的都是作为班主任的代课老师。老师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公办老师是正式的专职老师,享受教师的待遇。比民办老师工资高好几倍的。民办老师也称为代课老师,是一部分中学毕业的老师临时性顶替师资缺口而出现的特殊群体,这在八九十年代的边远山区还是比较常见的。
我们班的女生能歌善舞,平时都会在教师里边唱边跳。跳的最多的是一首《娃哈哈》的儿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在上课的预备钟声响起后,有同学还会在文艺委员的带领下跳上一曲。如今要参加六一节的文艺汇演,班里很重视的。班主任老师课余时间亲自指导,挑选几位唱的好又跳的好的女生组成一支临时的舞蹈班子。参加跳舞的有张忠桃,有蔡华容(就是曾经借书给我,叫我表叔的女孩。我表哥家的大女儿,我管她的爷爷叫舅舅。),李明荣,詹光美,胡思敏还有蔡俊美。六个人都是班里的美人胚子,虽然比不上十大美女,算不得倾国倾城,但是在整个班里还是属于一道美丽的风景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小飞同学的乌龙追女仔故事。
“你,站在前面,还有你……对,就是这样……”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立即教大家怎样跳舞,而是根据身体高矮调整队形。待反复调整感觉不错后,才满意的点点头。“以后大家就按照这样的顺序站哈,千万记得不要搞错了。下面我来给大家示范,请各位同学注意动作要领……”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分解,一招一式都是那样认真。在当我小学班主任的老师中,有两位是女老师,都教过女孩子跳舞,都教过我们班的同学唱歌。上面讲述的是张忠敏老师的一段记忆深刻的故事。另一位老师名叫谭红,当班主任的时候正好是二姐结婚那年。谭老师叫我们许多非常好听的歌曲。比如《鲁冰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捉泥鳅》……我现在都还记得怎样唱的。那些美妙的歌声是我读小学期间,乃至整个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中学后我特意写过一篇《永恒的记忆》,追忆每一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后来在语文老师指导下,还在县教育报发表成为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作文。
经过老师几个星期的集训,六位同学已经有了默契开始很自然的配合。这支非主流舞蹈队伍就是我们班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的主力军。随着六月一日的临近,全班同学都跃跃欲试,紧张又兴奋的期待那天的到来。其他同学也没有闲着,课余时间选择一首歌曲作为合唱的节目。具体是哪一首实在记不起来啦呀,不过印象中是一首很好听的革命歌曲。
六月一日如期而至,全校师生都放假,集中往镇中心小学出发。
六个班,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两人的整齐队伍,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从学校啊一路走,经过七公里的简易公路才到达目的地。从早上九点过出发,中午十一点左右到达目的地,用时将近两个钟头。街上有商铺,有数不清的好吃的。趁今天这么多的孩子一起到街上,精明的商家将零食摊子都摆到校门口。有钱的同学买了一大包的好吃的分给伙伴,节目还没有开始街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妈妈也事先就给我几块钱,说一整天的肯定会饿肚子将就买点吃的吧。我和同学一起在街上瞎逛,听到有商家的录音机在播放“重庆言子儿”,还有很多的同学额。都围起来听,原来是用重庆方言说笑话,美其名曰“扯笑坛”。中午十二点三十分,演出正式开始。全镇有六七所小学,每个小学都有十几个节目。文艺汇演持续整整一下午,傍晚时分才结束。很多精彩的节目我都忘记了,不过一位叫做颜佳佳的女孩子演唱的《大风车》至今还记得。因为她的歌声太美丽太动听了,就像黄鹂鸟的清脆鸣叫一样悦耳动听。人也长得水灵,升入中学后成为校花级人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不过我和她初中时并无任何交集。仅仅是她才艺出众,很有名气。
每一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和许许多多的好伙伴一起欢声笑语,纵情的歌唱。有一句话叫做阳光下成长,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祖国这座大花园里无忧无虑的快乐长大。欢庆六一节,庆祝只属于儿童的节日,这是祖国对未成年的莫大关怀。一晃就是二十年了呀,我如今已经跨过而立之年,童年呀!一去不复返。逝者如斯夫,珍惜现在、把握当下,不要让人生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
夏日炎炎,酷暑难捱。我是天天高高兴兴的上学,快快乐乐的读书。可是爸爸妈妈却挥汗如雨,顶着烈日在地里辛勤劳作。从播种玉米到收获稻子,从耕地、种烟,到过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放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