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什科夫望着港口里漂浮的船只残骸,心里很不是滋味。
宏伟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可以说是前苏联为数不多的剩余财产之一,就这么毁在了自己这一代人手里,换成谁都受不了的。
除了战舰被击沉之外,人员的伤亡情况也很糟糕。“莫斯科号”上的舰长和大副在撤离的时候都受了伤,两人都被送往战地医院,舰长库普林在接收治疗时用手术刀自杀……大概是因为内疚吧。整个“莫斯科号”上有大约三百人,现在救上来两百多人,还有几十个人下落不明。很有可能再也救不回来了。
两架无人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它们是“彼得大帝号”释放出去的,戈尔什科夫想通过它们来了解一下“莫斯科号”受袭击的全过程。
无人机发回了照片,戈尔什科夫看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
他之前已经知道“莫斯科号”受到了不明国籍的潜艇的偷袭,也带领舰队里的其他船只对那艘潜艇进行了追杀,但那艘潜艇的速度非常快,“彼得大帝号”上的设备已经非常老旧,无法支持长时间追击,加上还要在沉船现场营救其他落水的海员,就只能暂时放弃追赶。有两艘新型高速驱逐舰对潜艇进行了追击,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
最终,戈尔什科夫只能判定是一艘先进的核动力潜艇完成了对“莫斯科号”巡洋舰的偷袭,毕竟常规动力潜艇没有那么高的移动速度,无法在一支大型舰队的围追堵截下逃走。
后来,什科夫对无人机拍下的“莫斯科”号沉没前后的照片进行了分析,感觉事故真相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仔细看过了照片,发现“莫斯科”号除了中段船身遭到了鱼雷的袭击之外,上层建筑还遭到了某种袭击。
鱼雷,尤其是来自于核动力潜艇的鱼雷,一般都是只能攻击船体水位线以下的位置,在“莫斯科号”遇袭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船身水位线以下出现了巨大的黑色坑洞,这就是被鱼雷的战雷头炸出来的。而且,一般的小型鱼雷无法达到那么大的轰击效果,肯定是五百毫米口径以上的重型鱼雷。
但除此之外,无人机的照片上拍到了一个令戈尔什科夫迷惑不解的现象——“莫斯科号”在沉没之前,船身上层建筑有多处起火。另外,在被袭击之后,该战舰的火控雷达仍处于正常收起状态,似乎并没有针对袭击做好准备。
其中,起火的核心位置是位于这艘军舰最脆弱的地方,也就是吃水线上方的动力舱室部分。只要动力舱室遭到了攻击,就会对提供动力的舰上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造成重大的损害,甚至可能使传动系统的主轴扭曲,进而对船上的减速齿轮造成损坏。假如动力系统发生了严重损毁,就可能导致船上的所有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进而可能使得自动损坏控制设备失效。自动损坏控制系统是一种带有自主式探测装置和自助式灭火系统的机器。它可以在探测到舰上起火之后,对舰上的起火位置进行消防灭火。如果它被损坏了,那么自动灭火器就无法工作。除非以人力加以控制。
“莫斯科号”号是一艘服役将近四十年的老舰,各种毛病始终出个没完,加上动力系统失效导致损坏管理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以及新兵们海在损害控制方面训练不足等原因,可能导致了爆炸后的火灾处于无法控制的地步。发动机失去控制还可能导致全舰失去电力,没办法让水泵及时把渗进来的海水抽出去,最终导致这艘大型战舰的沉没。
如果要使得上层建筑发生那么大的火灾,用鱼雷是做不到的。敌军应该还使用了导弹,最有可能的是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戈尔什科夫的脑子转得飞快,他感觉击中战舰上层建筑的,很有可能就是泽联一方的武器转件最近研究出来的“海王星”导弹。这种导弹可以贴着海面飞行,尽管杀伤力不算大,飞行速度也不算高,但贴海面飞行时可以很难被发现。
“莫斯科”号上装有预警系统,但它既没能防御从水下来袭的鱼雷,也没有能拦截从空中飞来导弹,戈尔什科夫觉得,首先是因为该舰的、对空搜索雷达没有能力发现掠海飞行的导弹。这艘军舰的对空搜索雷达其实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可它们很难监测到掠海飞行的小型物体。即便是它们发现了导弹,也来不及通知舰上人员用防御武器进行反击,毕竟照片显示,舰上的火控雷达仍处于收起状态,这就说明了一切。必须由搜索雷达发现目标,才能通知火控雷达部门打开雷达天线,对目标进行反击。“莫斯科”号遇袭后的照片显示它舰艉6部的火控雷达仍朝向后方,且正处于收起的位置。就说明该舰没有启动防空系统,此前它进港口停泊时,它的火控雷达就朝向后方,并收拢了起来。
此外“莫斯科”号上装备的主力防空武器是“黄蜂M”点防空导弹系统,这套导弹系统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已经显得性能陈旧,虽然说它理论上仍可以用来拦截一些反舰导弹,但是只限于又慢又大又笨拙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比如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量装备的前苏联“冥河”反舰导弹。不过在进入港口之后,这套防空导弹系统也被收了起来,如果不让它处于运行状态,那么军舰上的点防空系统也就不会发挥作用。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