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五六章 分歧(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五六章 分歧(一)(1 / 2)

虽然皇帝的浪漫幻想,最多也就是个洋务运动、太空歌剧的水平。但至少,这里面的幻想元素,包含着技术的进步,这比之那些三代之治的幻想,总归还是要强一些的。

至少,这也算是讲物质,认清了大顺现在人地矛盾、亩产水平、以及经过简单计算可知的再继续下去粮食根本不够吃的物质现实。

比起只靠三皇五帝、文武之制、大道既行这些虚的、抽象的东西,最起码距离现实更近一些。

固然说,皇帝不可能把那些心思全说出来,尤其是政治上的一些想法。但刘钰大致还是可以猜个差不多的,或者说这是封建统治者的“最终”思路。

如果关于平衡之后、借力均田、改革科举再反过来以小农官僚科举压制新势力的思路都达不到,那刘钰就更不必担心太多了。

皇帝倒是没有和刘钰直接说,也没打什么暗语,直接就没提将来怎么办。

人地矛盾,在铁器牛耕时代,似乎确实是个无解的难题。

即便说,将来工商业发展,足以容纳极多的非农业人口。

但不管怎么容纳……能产多少粮食,这还是个根本问题。工商业人口又不是不吃饭,只是用一种工商业的方式,完成对粮食的重新分配而已。

工商业不能制造粮食。

工商业只是通过流通和交换,将粮食在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之中分配。

皇帝对于未来“肥料和抽水机”的幻想,并不是什么封闭愚昧、什么大陆文明的农田视野。

相反,这恰恰是真正明白大顺现在的现实情况。

而这种现实情况,伴随着大顺在西南改土归流,使得皇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玉米、土豆。

这些东西,在平原区,尤其是华北平原,这些美洲作物的效果并不太显著。

但在西南,尤其是几乎没有平原的云贵等地。

伴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山顶上一片小地种点玉米土豆什么的,直接引发了人口爆炸式增长。

玉米、土豆,与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又取消了丁税,人口统计不再需要弄虚作假,反而一般会作为政绩。

终究,大顺的政治正确,源于夫子之论语。

而夫子的弟子记录夫子那些话的时候,其经济基础物质基础,是天下人口尚且不足、耕地尚且许多的时候。

于是,理所当然的,人口加增,也成为政绩的一部分。春秋乱世,人口加增,确实是政绩。春秋时候物质基础技术条件时候的正确,未必是现在这种物质基础技术条件的正确。

皇帝还不至于被这种正确所迷惑,尤其是经历了西南改土归流后的人口爆炸,对于人口、耕地、粮食、亩产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

于是,皇帝问道:“卿于威海练兵,行鲸海迁民事;于松苏改革盐政、漕运、出口、通商事,行南洋迁民事;于山东治黄河水道,又行扶桑迁民事。”

“你亦知本朝大儒颜李之辈,言均田事,其言均田,名虽复古,然终究未必全行古法。”

“至颜习斋、李刚主辈,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还是‘人口’。即便李刚主亦重视工商,但他所见,士、工、商等,终究容不下天下许多人口。”

“因为李刚主等辈,认定非农行业,容不下许多人,于是于均田法上,亦有许多纠结处。”

“我闻爱卿于颜李之学,时而亲近、时而反驳。这农,与士工商人口事……你们之间虽有分歧,但这分歧的根源,依朕所见,究其根源,亦不过是将来亩产多少的分歧。是否相信将来亩产五六百斤的分歧。”

“但爱卿于威海练兵,则行鲸海移民事;于松苏变法,则行南洋开发事;于山东治河,又行扶桑移民事……说到底,还是爱卿即便认为将来亩产五六百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士、工、商等职,依旧无法容纳太多人口。还是要靠移民来解决这些事。”

“那么爱卿于复古儒生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农、工、商,这等问题,爱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所谓儒家的复古派,其实就是儒家文化圈的改革派。这一点,全世界都一个鸟样。

新教是基督教的原教旨派,是改革派。

哇哈比派,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是绿教中的改革派。

乃至于儒家文化圈,不管是大顺的古儒派、日本的复古派、还是朝鲜国的实学派,历史上,他们都是改革派。

托古改制,和欧洲启蒙运动中的“东学西渐”、“借东讽西”,其实都是一样的玩意儿——包括文艺复兴,其实也算是一种托古改制。

无非就是先创造出一个理想国,然后把一切好的东西,加在这个理想国里。

至于说托古改制,还是外面的月亮圆,其实是一回事。

反正,三代之古、与大洋彼岸,在这个时代,其实一样遥远,编就是了。

大顺喜欢托古改制,和中世界晚期搞文艺复兴这种托古改制,本质上差毬不多——即生产力没有飞速发展,而人的寿命有限、考古学不够发达、历史记载的单薄,使得改革派可以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