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现在的蒸汽时代,虽然运费比风帆时代大幅度降低了,但是相对来说,远洋贸易的运费还是比较高的,不太适合用来运输廉价的大宗物资。
粮食这东西,就是属于比较廉价的大宗物资,如果纯粹只是为了粮食贸易的话,那么航运公司得亏死。
但是,如今这年头大乾的对外贸易,包括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贸易,都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是从本土往外输出各类工业制品,部分大乾的特产;比如说布匹、肥皂、香水、武器、五金、火柴。
又比如说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传统特产商品。
而海外向本土输入的则是各类的工业原料以及农产品,比如说各类普通矿石、贵金属、香料、蔗糖、橡胶、咖啡、棉花、皮毛、染料、木料、可可、粮食等等。
怎么说呢,返航的时候总不能空着船不是,这两三千吨的大型货轮往来一趟,这费用可不低,能赚一点是一点。
而如今大乾控制的北美洲地区,主要发展农业,各种各样的农业种植,除了粮食外还有各种经济农作物。
所以大乾到了美洲的商船,在返航的时候,自然也是会带上美洲的各种产品,其中价值最大的还是贵金属,美洲那地方金银的产量多的很。
不过量最大的,还是粮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
这些东西数量庞大,价格也不算高,运回本土其实没多少赚头,但是总比空着回来好不是。
同时帝国本土针对海外领地,是普遍采取零关税政策。
也就是说,本土和北美洲之间的往来贸易,是参考的国内贸易制度,是不收取什么关税的。
大乾本土的商品运输到北美洲贩卖不用关税,北美洲的农产品运到本土来贩卖也不用关税,正是因为不用关税,所以才能勉强保持不亏本。
这种情况下,美洲以及其他海外领地,已经是开始向本土逐步供应农产品了,极大的丰富了帝国本土的,粮食供应,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而导致的粮食压力。
前年,户部统计的帝国本土的每年人均消耗粮食达到了三百一十公斤,同时户部统计的帝国本土人口大约在两亿人。
但是帝国本土的粮食总产量只有六千万吨,而缺口的两百万吨粮食,其实都是从海外领地进口的,其中以南洋的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为主,美洲西海岸为辅。
然而帝国本土进口的农产品不仅仅是粮食,其实更多的还是各种经济农作物,比如蔗糖、棉花。
而这些经济农作物如果不进口的话,那么就会在帝国本土消耗大量的土地去种植,如今有了大量廉价的海外经济作物进口,本土的很多农民无利可图之下,干脆一股脑种植粮食了。
毕竟大乾的粮食,那可是旱涝保收,因为大乾玩的是粮价稳定政策,大乾粮食总公司每年都会以固定某个价格大量收购粮食。
他们制定的粮食价格是参考了诸多方面的,需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样还得保障工人们的利益。
因为一个种田卖粮,一个打工买粮,一个平衡的不好,那么就会让其中一方吃亏。
因此大乾官方对粮食价格是非常敏感的,限死了价格。
这也意味着,农民们只要肯干,那么种出粮食来就不用担心丰收伤农,更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赚的不多,但是肯定能赚!
所以,本土的大部分农民,对于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
更不要说,当面帝国玩土地改革的时候,还是采取的限定土地用途的方式,土地限制了规定只能是种植粮食,那么就只能种植粮食,是不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的。
所以帝国本土的粮食产量,还是有保障的。
但是如果想要把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提高到三百五十公斤甚至是四百公斤这样的水准,单单是靠传统的华夏农业区是不行的了。
得加上帝国本土的其他新开发地区,比如说辽西、辽东、比如说中亚。
此外还得加大进口,南洋地区,美洲地区就已经是帝国的粮食进口区域了,后期的印度以及非洲也是可以的。
从能够为帝国本土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以及贵金属,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如今北美洲发展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作为北美洲里发展的最好的城市,新南港自然也就不一般了。
如今新南港的城市居民虽然只有万人不到,但实际上这些城市居民大部分都是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和驻军,而实际上新南县的移民们,人家可不住在城里,要么是住在自己的农场里。
要么是住在一个个移民小镇上!
整个新南县上百公里范围内,有大约二十个规模比较大的移民镇,一百多个移民村,一共有大约二十万帝国移民生活居住。
围绕着这些移民镇、村的,乃是一片一片,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农场。
其实这年头,很多人并不喜欢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