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封王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封王风波(1 / 2)

汉帝刘协的死,对所有诸侯势力的冲击是巨大的。

随着曹丕等人在荆襄扶持刘表之子刘琮登基,各地的反应也截然不同。

荆州的势力自不必说,刘琮在荆州登基,定都襄阳,自然对荆州所有的势力大有益助。新朝廷的官员更是选用大量的荆州世家子弟。

江东孙权也欣然接受了来自刘琮的册封,封吴王并统领江东军政。孙权受封后,第一时间遣使入襄阳觐见,上表称臣。

当刘琮的使节团进入益州并册封刘璋为蜀王时,刘璋犹豫良久,还是选择了接受册封。

他本就没有争夺天下的想法,只要能守住益州之地,谁当这个天子对他来说都不重要。在这天府之国称王,还是朝廷册封的,这还是让他颇为心动的。

益州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反对,在他们看来,刘琮何德何能能够窃据帝位,再者北军虎视江南,迟早定有一战,荆州又拿什么来抵御如狼似虎的北军铁骑。此时接受伪朝册封,那无异于将自己架在火堆上烤,迟早是要出事的。

就在刘璋犹豫不决之时,益州别驾从事张松提出各地诸侯封王割据,如今朝廷在南,不接受册封无异于与荆州宣战。益州与荆州接壤,与中原还隔了一个汉中,需解决近忧方能着手远虑。再者,天下封王,刘璋坐拥益州天府之国,为何不能进位为王。就算没有刘琮朝廷的册封,刘璋都应当自封为王。

在张松别有用心的劝说下,刘璋最终选择接受册封,并将王都定于成都,虽向刘琮朝廷上表称臣,但却割据益州自理,并无进贡之打算。

……

与刘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汉中张鲁了。

张鲁接到朝廷册封汉中王后,先喜后惊,喜的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封王。惊的是这个朝廷并非正统,或者说在天下人眼里,刘琮根本不够资格为帝。

要追溯起来,刘琮乃是出自西汉景帝刘启一脉,乃是鲁恭王刘余之后。要说刘琮可以为帝,那么刘璋比他就更有资格了。刘璋之父刘焉也是西汉鲁恭王之后,论资排辈,都轮不到一个小小的刘琮登临大宝。再者说了,刘焉一脉和刘表一脉虽说是宗室,但血脉渊源早与如今的汉室差之千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传承,什么时候轮到这些所谓的汉室宗亲窃取?

最为主要的是,汉中比邻西凉和豫州,就连长安三辅的兵锋也可直抵阳平关,一旦他接受了刘琮朝廷的册封,那就基本断绝了和北军同盟的可能性了。因为他用屁股想也知道,陈风是不可能会承认这个朝廷,到时候汉中将会成为南北争霸的前哨战。

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看到的,毕竟在他看来,曹操占据中原联合诸侯都敌不过陈风,现在他的儿子与落荒而逃的刘备,又如何以一州之地对抗北军兵锋呢。

最终,张鲁在收尽了北军好处的杨松的劝说下,果断将前来册封的刘琮使节打包押赴北境,想要以此向陈风表达善意。

……

至于刘琮朝廷派来册封马腾为凉王的使节,甚至连马腾的面都没见着,就被驱逐出境。用马腾的话说,想要册封我,你刘琮和曹丕还不够资格!

其他对中原各地世家门阀的册封就更不用说了,刘琮派往中原的各路使节团不是被扣押就是被驱逐,但凡有敢反抗者,皆被就地格杀。北军霸道的处事风格,无不在向世人宣告,这个所谓的朝廷,这个所谓的天子,北军不认!

放在有心人眼底,北军此举已经在向世人宣告,陈风即将称帝。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陈风既然不认刘琮的朝廷,那么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在北方扶持起一个新皇与刘琮分庭抗礼;要么就是前进一步,登基为帝。

相比于前者,以如今北军的威势与拥护陈风的浪潮,陈风开元称帝在世人眼中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

宛城南郊,官道边上的一间酒肆。

天空才刚刚放亮,但酒肆中生意却络绎不绝。不是这家酒肆的酒水有多美味,而是宛城的人流量已经不同往日了。

随着北军击败吕布,将宛城收归治下,宛城也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陈风投入宛城的建设资金,可以说是建安四年平定中原之后的几个重点建设城镇之一。

宛城在中原虽然是四战之地,北入关中,西据上庸,南视荆襄,东临兖州。但不得不说,这片地域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再加上如今四面八方都收归北军所有,自然是成为了走南闯北的客商以及游历天下的旅人最好的中转之地。

宛城虽然刚入北军之手不足半年,但是这么短短的时间,北军的政治方针却已征服了当地人。吕布当年依靠宛城一地,要养活数万大军,那横征暴敛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吕布嫡系部队多是来自并州边疆,他们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约束,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破坏力也不是寻常部队可以比拟的。

在吕布的骄纵之下,可想而知,宛城百姓是多么厌恶吕布军。

酒馆中,几位大汉围坐一桌,为首的大汉身披斗笠,但宽大的斗笠并不能遮掩其雄壮的身姿。他的美髯寸长有余更兼乌黑柔顺,最有特色的当属他的额头,光滑又十分突出,搭配着他刚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