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反击吧!”71军军长丁可桢提出了建议。他的手指顺着地图上汉城的位置向着东南方向划下去,“沿着这条线反击。让部队尽快构筑出一条临时的防线。这样才能让后续部队全部投入到这条防线里。”
参谋长文勇微微皱着眉头,这个计划表面上非常合理,但是执行起来呢?
如果构筑一条防线,就得有完整的防御要点。朝鲜多山,南部虽然平坦许多,却是诸多丘陵与盆地的组合。想在战斗中展开部队的难度太大了。
文勇参谋长建议道:“司令,现在我军兵力处于劣势。如果展开全面反击,不利情况太大了。”
丁可桢立刻表示了反对,“让北部的部队全部南下,咱们的兵力就比日军多了。现在的局面,要么退守,要么反击。一旦退守,被日军抢占了要点,整个朝鲜就被撕开了口子。日军占领中央山脉地区,就把朝鲜东西海岸隔绝开。那时候咱们再想夺取那些山地,代价太大了。”
宋岚中将看着朝鲜地图,并没有吭声。朝鲜的整体地形与世界上的半岛大同小异。半岛中央有一条几乎贯穿整个半岛的山地。
大周为了解决朝鲜的运输问题,就建设了一条u型铁路。这u型中央的空地,就是山地所在。虽然保持着沉默,宋岚中将对自己之前的谋划是非常不满意的。
之前的谋划中,自己所考虑的都是如何利用铁路快速运输部队,以铁路为运输核心,与日军登陆朝鲜的部队进行战争。
那些计划的确是利用了之前大周在朝鲜收集的情报,却没有到朝鲜实际考察。但凡是在朝鲜认真考察,就能了解到几十年来,李朝权贵是和如何祸害朝鲜的,把好好的铁路用到了近乎报废的地步。
至少在大周,朝鲜当前的铁路状况,那是一定要报废重建不可。
基于铁路运输是大周之前作战计划的基点,可以说是某种平原作战的战略规划。失去了铁路运输这个基点,朝鲜的战斗就成了山地作战。那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文勇参谋长建议道:“司令,不能再等了。如果不决定进行反击,那就立刻依托现地形,实施重点防御吧。”
宋岚知道没办法拖下去,只能把自己对整个朝鲜战局的看法讲给了丁可桢与文勇。两人听宋岚指出了作战模式的变化,不禁有些讶异。思考片刻,丁可桢说道:“司令,这么讲的话,我同意固守。守住据点,确保交通线。也是在复杂地形作战的办法。”
刚才就主张防御的文勇参谋长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司令,如果是这样,日军就擅长山地战么?”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突兀,丁可桢有些不解,“日军是不是擅长山地战?为什么要这么问?”
文勇有些迟疑,“司令对局面的看法比我高,我最初没考虑整个战争环境,听了司令的看法,才突然明白过来。那么日军从最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就是个问题了。如果日军从一开始就考虑山地战,而不是如我们所想的,日本从一开始就计划与我军进行争夺铁路的战斗。那岂不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错了全局么?”
这话说出来,参谋部又陷入了沉默。如果文勇说的没错,那就变成了大周驻朝鲜司令部必须推翻之前的计划,再制定一份全新的作战计划。
如此大的变动面对好几个问题。首先就是要应对当下的局面,到底怎么应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其次就是能否说服陆军参谋部,要对之前的整体战略进行修改。更关键的是,驻朝鲜司令部能否快速提交一份详细的计划。如果靠无线电报进行联络,简直是噩梦啊。
宋岚中将考虑一番,下了决心,“将我们的看法电告陆军参谋部,请求司令部对进入朝鲜的部队进行安排。我们将转入防御作战。”
丁可桢军长与文勇参谋长觉得这个颇为折中的方案大概就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都表示赞同。众人的目光随即落到了在地图上正在不断接近光州的1师。如果采取防御作战,1师就必须撤回来。
三名军人看着地图,都觉得有些不安。之前,司令部认为日军正在努力登陆,尽量控制朝鲜南部地区。1师无疑是一把尖刀,威胁着日军在南部的安全。现在换了思路,1师就处于一个随时会遭到日军分割包围的局面。
丁可桢不禁动摇起来。他想了一阵,试探着问道:“司令,不如我们收缩在东边的阵地,让3师和4师撤回来,我们还是以铁路为连接点,建立这样的一条防线。”
宋岚听了这个建议,本能的就想赞同。如果把东西向的防线变成南北向,还一边靠海。这就能得到海上补给。而且大周军当下的不利局面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有大量军队进入朝鲜。那时候,大周就会在数量上压倒日军。进而利用这条防线对朝鲜南部发动进攻。
但宋岚中将却没有同意。军事上最怕苟且,就是试图排出一个看着最有效,从哪个方面都能最优化的应对。
历史上无数次惨烈的失败都证明了,世界上的聪明人到处都是。尤其是战场上,大家失败了就会死。傻瓜和聪明人都会在这样的压力下倾尽自己的能力。而在军队中能坐上高位的绝不是傻瓜。那些人会选择聪明正确的建议。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