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方才您说,苏东坡对于陶渊明先生是非常崇拜的,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一下,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为什么苏东坡会这么的喜欢陶渊明先生呢?”
“我想,这个问题也已经在一些观众的内心当中,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大家应该也非常好奇这其中的原因。”
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原本还在评论区当中谈天说地的万千观众,顿时被吸引住了,一时之间,整个评论区再一次的恢复到了静默的状态。
“你这个问题,算是有点“一刀见血”的味道了。”
听到林江的这个问题之后,孙老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不过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在笑的时候,孙老的眼神当中,还流露出了一抹毫不掩饰的对林江的欣赏。
“对于你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陶渊明先生本身的魅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大家去详细的了解一下陶渊明先生的话,必定能够发现,在他的身上仿佛是有着一种特别的能力。”
“这么说吧,在先生所经历的这些仕途上的不顺也好,亦或者是面临的生计问题也罢,我们将这些经历全部称之为人生的坎坷遭遇。”
“在面对这些来自于人生的坎坷遭遇的时候,先生总是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疗伤,不断的进行恢复。”
“而这样的一种能力,就是陶渊明先生身上的独特魅力所在了。”
“其次,苏东坡之所以会如此崇拜陶渊明先生,这和他本身,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的一些经历有关系。”
“也就是说,在苏东坡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特别能够体会到陶渊明先生作品当中的真髓,换言之,这个真髓就是先生不断疗伤和恢复的能力。”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在苏东坡晚年的时候,才体会到这种真髓呢?”
“其实非常的简单,在有关苏东坡先生的那期节目当中,我们也提到过了,苏轼的仕途一直都是处于被贬职的过程当中的。”
“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到了海南岛之后的那段生活最为艰难的岁月。”
“在这个时候,每当苏东坡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拿出陶渊明先生的作品读一读。”
“而且苏轼一直都是日读陶诗一首,不敢多读,主要是害怕读多了,在第二天的时候就没有机会读了。”
听到这一番解释之后,林江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即缓声的说道。
“这么说来的话,苏东坡先生,绝对能够算得上是陶渊明先生的铁杆粉丝了。”
“方才孙老所说的这个故事,我记得在苏轼先生的一首诗词当中有所体现,名字叫做《书渊明羲农去我诗》。”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这首诗词的意思,就是方才孙老所说的,苏东坡每日一首陶诗。”
在听到林江将这首诗词吟诵出来之后,孙老立马就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他刚才所讲的,就是基于这首诗词而来的。
只不过,这首诗词的受众面积实在是不大,但是孙老万万没有想到,林江竟然能够张就背诵出来。
“我麻了啊家人们!”
“同感,一方面,感慨于苏轼先生对陶渊明先生的崇拜和喜爱,另一方面,则是震惊于林江和孙老两个人之间的较量!”
“你们刚才看到孙老双眸之中一闪而过的惊喜了没有?”
“妈呀,林江这个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不仅能够制作出这么优秀的节目,而且专家学者所提到的内容,张口就能够背诵出相对应的诗词,太恐怖了一点吧!”
“我对林江真的是服了!”
“孙老刚才恐怕也有些震惊于林江的表现吧!”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断的讨论着的时候,林江有些害羞的冲着孙老微微躬身,随即继续说道。
“刚才,孙老提到,苏东坡先生每日读陶诗一首,那么陶诗究竟又怎样的魅力呢?”
“说起来,在陶诗当中,的确是有很多写的非常不错的句子的。”
“比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这句诗句的意思就是说,对于外界的一些声音,不论是表扬的,亦或者是批评的,我的反应就是看淡一切,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可以说,林江所举的这个例子,对于今天的后世之人来说,非常的有意义。
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无比发达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最近比较火爆的“网爆”的问题。
所以说,现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像陶渊明先生所说的那样,在遇到表扬的声音的时候,不要太过于高兴,在遇到批评的声音的时候,也不要太过于沮丧,将所有的声音都看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不受影响。
然而,林江并不知道的是,他随口吟诵出来的这句诗句,竟然成为了众多网友的个性签名或者座右铭,用来劝解自己。
而此时的林江,正在继续介绍着陶渊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