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座书院就是同属于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鹿书院。
在朱熹先生离开白鹿洞书院之后,便来到了岳鹿书院当中。
“我去,真的是岳鹿书院啊!”
“有没有人能够介绍一下岳鹿书院啊?虽然说名声响当当,但是我真的不是很了解。”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岳鹿书院的办学模式和官学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朝代,有关四大书院的说法和认定是不同,但是唯独岳鹿书院,不论朝代怎么更迭,不论时间怎样流逝,都一直位于四大书院的范畴之中。”
“楼上说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长知识了!”
就在万千观众在评论区当中,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岳鹿书院的信息表达出来的时候,林江缓声说到。
“在1194年的时候,朱熹先生在湖南担任安抚史,同时也把自己在白鹿洞书院的办学理念,带到了岳鹿书院之中。”
“除此之外,先生不仅扩建了岳鹿书院的规模,而且还对书院当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顿。”
“并且把“白鹿洞书院揭示”全篇复制,从而制订了“朱子书院教条”。”
“可以说,在经过朱熹先生的一番整治之后,岳鹿书院正式的进入到了繁盛时期。”
在林江声音落下之后,孙老进一步的进行补充。
“当时,有这样的一则谚语,叫做“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道林寺就位于岳鹿书院的南边的一个寺庙,在宋代就非常的有名。”
“这个寺庙当中有三百个和尚,这个数量已经非常多了,但是远远没有岳鹿书院学生的数量多。”
“就像这则谚语所说的那般,当时的岳麓书院当中的学生,有一千多个。”
“这句话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书院的兴盛,佛教和儒家之间的比较,那很明显,书院是特别兴旺的。”
在孙老声音落下之后,一些观众在评论区当中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寺庙当中的那些和尚,有三个是书院当中的学生呢!”
“请问楼上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理解的?”
“真的是,没文化真的是太可怕了!”
“笑死我了!请问楼主的语文老师是哪一位?”
就在此时,屏幕之中出现了一份档案一般的文件,而林江也对这份文件进行解释。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正式明代的时候,岳鹿书院招收举人的通知。”
“大家可能看不清楚里面具体的内容,那么就由我来为大家进行概括。”
“在这份通知当中明确的表示,只有举人才能够优先入学,其他学生的名额,仅仅只有十个。”
“这样的规定,能够说明什么样的状况呢?”
“一方面,自然就是当时岳鹿书院的入学难度究竟有多么的困难了。”
“另一方面,这就和朱熹先生脱不开关系了,因为这正式先生有意为之的传统。”
说实话,在听到这里的时候,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便是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有意而为之呢?
当时的岳鹿书院又不像现在的学校,追求优秀的升学率。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为之而疑惑不解的时候,孙老立马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不得不说,这就和朱熹先生的教育理念有关系了,可以说,这和先生创办书院的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
“在先生看来,读书不能仅仅只是为了科举考试,而举人来书院当中读书,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名了,因此,在进入学院之中后,便能够跟安心的,跟深入的去思考,怎样才能够把学问和做人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听到孙老的解释之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顿时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如果是普通人进入书院的话,很大程度上的重心,会放在科举考试的身上。
而举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就已经有了功名,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于是就能够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怎么把做人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了。
“除了孙老方才所说的这一点,我们在将白鹿洞书院和岳鹿书院,两座书院当中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看,可见德育是朱熹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换言之,朱熹先生的教育目标除了明人伦之外,还要培养有道德,有担当,义利分明,能够为国家尽其力的人才。”
在林江声音落下之后,屏幕之中的画面,随着镜头的移动,缓缓的出现了一面长长的名人墙。
在这面名人墙上,挂着不少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耳熟能详的名人。
比如曾国潘,左宗棠,梁启超,谭嗣同等等。
看到这样的一面名人墙,再加上方才所提到的种种信息,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也能够明白,为什么这些名人是出自岳鹿书院的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事情。”
“在1276年的时候,当时南宋已经是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了,元兵也已经攻打到了长沙,并且焚烧了岳鹿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