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对于先生来说,自己去做官,自己去担任官职,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困苦,使的老百姓能够富裕起来。”
“这也是先生的人本的仁学体系,最闪光的地方。”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顿时有了一种焕然大悟的感觉。
“也就是说,朱熹先生的这些思想还是离不开“以民为本”这四个字。”
“没错,而这四个字,不就是儒家思想最为核心的一个因素吗?”
“所以说,先生之所以不停的将赵扩的错误指出来,就是希望他能够领会这种思想?”
“不得不说,先生的这个思想体系是最符合一个国家的治理的!”
一时之间,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断的在评论区当中交流这自己的所思所想。
说起来,民重君轻这样的思想,我们经常能够从历史课本当中听到,同时,这也是不少古之圣贤的思想。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若有所思的时候,林江的声音再一次的在众人的耳边响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讲求民本的思想,所以才更加要施行仁政,特别是执政者。”
“我们在这里说的执政者,不仅仅只是皇帝一个人,还包括各个级别的官员。”
“也就是说,这些执政者要正心诚意,完成修身,随即推己及人,施行仁政。”
“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那一句“治国,平天下”。”
“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朱熹先生明明知道宋宁宗赵扩不愿意听这些内容,但是先生仍然会不停的指出他的那些错误的主要原因。”
通过林江的这段话,我们能够非常清楚的知道,施行仁政和民本思想,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可以这么说,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够使执政者有民本的思想,想要有民本的思想,那各个级别的执政者就必须施行仁政。
总而言之,对于朱熹先生来说,自己之所以会“偏向虎山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所坚持的这些思想,另一方面,主要是想要宋宁宗赵扩明白民本思想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一旁的孙老突然面带讥讽的笑了起来。
一时之间,不论是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亦或者是林江,全都被孙老的这个笑容吸引了注意力。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孙老会如此突然的流露出这样的一个充满了讽刺意味的笑容。
看着盯着自己的林江,孙老微微的沉思了片刻之后,仍然保持这那个笑容,缓声的说道。
“大家肯定不知道,在朱熹先生去世之前,建阳这个地方的县令,居然也拎着一些礼品,上门看望先生。”
“而我之所以会这么笑,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
“要知道,这个县令和先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的和谐,平时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搞”先生一下,现在在先生去世之前,居然来看望。”
“当然了,先生不仅拒绝了建阳县令,没有收他的礼物,同时还讲了这样的一句话。”
“先生说,知县宽的一分,百姓就好的一分。”
“对于我来说,这番话完全可以作为先生人生的座右铭。”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自然是听明白了朱熹先生这番话当中的意思,只不过,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已,他们并没有就此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林江也面带讥讽的笑了一下,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之后,随即继续缓声说道。
“如果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朱熹先生的人生的话,定然能够清楚的发现,在仕途这条道路上,先生走的极其不顺。”
“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的话,如果将先生总的为官时间加起来的话,还不到九年的时间。”
“而且,在这九年的时间当中,除了第一次是任期满了辞任之外,其余的几次时间都非常的短暂。”
“最极致的也就是最后一次为官,先生在朝的时间,仅仅只有四十六天。”
“更重要的事,先生每一次离职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
讲到这里,林江微微的停顿了一下,片刻之后,他话音一转,缓声说道。
与此同时,屏幕之中的画面,也缓缓的聚焦到了浙江省台州市。
“1181年八月,浙东饥荒。”
“朱熹先生由宰相王淮举荐,出面救灾。”
“然而,等到先生巡视到台州这座城市的时候,发现当时的知州唐仲友贪污枉法。”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能够百分之百的肯定,朱熹先生定然不会那么轻易的绕过这个人的。
“家人们,这位唐仲友是谁啊?有没有人能够介绍一下?”
“我想根本就不用介绍吧?仅仅只是通过他的行为就能够看出来,这绝对就是一个腐败的官员。”
“据我所知,当时浙东的这场灾害,有七分是自然灾害的原因,而剩下的三分,就是人祸了。”
“人祸?也就是唐仲友?”
“应该是这样,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唐仲友的后台了,也就是当朝的宰相王淮。”
“不是,王淮举荐朱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