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1章:天理(1 / 2)

“首先第一张是朱熹先生五十一岁时的自画像。”

“这一张自画像和我们所熟悉的,如今流传甚广的,在各个历史书籍当中都能够看到的朱子像相对比,后面的这一张,并非朱熹先生本人。”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可谓是大吃一惊,完全难以置信。

仿佛是为了证明林江所说的完全是现实,孙老微微的笑了一下之后,缓声的说道。

“通过朱熹先生的这张自画像,我们不难发现,在朱熹先生的脸上有形成北斗七星状的痣,和我们华夏人所说的“奇人异相”相符合。”

听到这话之后,万千观众无比仔细的观察者屏幕之中的那张自画像,果然发现了那几颗痣。

“你们说,康熙皇帝之所以会把朱熹先生升入大成殿之中,不会就是因为这一点吧?”

“我觉得十分有可能,毕竟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是十分迷信的,毕竟奇人异相嘛。”

“在我看来,就算是有些方面的原因,所占据的比例也是小到离谱的。”

“同意楼上的,康熙皇帝绝对不可能因为这一点而这样做,肯定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一时之间,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直接形成了两个派别,不断的在评论区当中争论这。

与此同时,孙老接下来的一番话,算是彻底的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

“很显然,康熙皇帝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推崇朱熹先生的。”

“康熙皇帝曾经有一句话,说是在孔孟之后,朱熹先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人。”

“因为朱熹先生在整个儒学历史上,他的贡献和影响是最大的。”

仅仅只是两句话而已,瞬间将答案呈现了出来。

在孙老话音落下的那一瞬间,屏幕之中也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的画像,而林江的声音也在继续着。

“康熙皇帝,是清代的第四代皇帝,在他的统治之下,华夏开启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在《清代思想史》这本书籍当中就提出,盛世的关键是因为康熙皇帝严格的遵守着朱熹先生的思想,从而指导自己的治国实践。”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惑。

“各位家人们,我有一个问题,朱熹先生为什么会让康熙皇帝如此的推崇呢?”

“楼上,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在我看来,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朱熹先生的思想出发了。”

“我怀疑楼主是不是和林江串通好的?你刚提出这个问题,林江也就提出了相同的问题?”

“正好,听林江回答吧,他和孙老讲的更加全面,更加权威一些。”

在机缘巧合之下,观众的这个疑问直接就转移到了林江的身上。

然而,和万千观众所想想的不同的是,林江并没有直接对这个疑问进行解答,反而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朱熹先生出生的地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这里是朱熹先生出生的地方。”

“公元1130年的农历九月十五,在朱熹先生出生的时候,门前门后的大山同时起或,由此取名为“熹”,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喜火”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先生的诗作,大多都充满了哲理。”

“再比如这一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可以说,先生特别喜欢寓理于诗,这一点和先生的身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先生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而在先生这么多的身份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理学家的身份了。”

“理学,又被称作是「新儒学」,在朱熹先生的心中,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身的规律,是社会的秩序。”

“那么,究竟什么是天理呢?”

随着林江声音的落下,孙老的声音也适时的响了起来。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天理”心两个字的话,就是宇宙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

“也就是说,在朱熹先生认为,宇宙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便是天理。”

“甚至,先生坚定的认为,自己捍卫天理,就是要捍卫宇宙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所以说,宇宙当中的每一个人,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循规律去做事情,不能做出任何违反这些规律的事情。”

可以说,孙老的这一番解释算得上是通俗易懂了,并没有像一些书籍一般,就算是看完了仍然让人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之中,甚至,原本的一个谜团,变成了更多的谜团。

“天理,值得究竟是什么?”

“按照朱熹先生的看法来看的话,季节能够分为春夏秋冬,大地有金木水火土,人有仁义礼智信。”

“这些东西,或者说这些规律,就是朱熹先生眼中的天理。”

“而朱熹先生的思想,就是基于天理而提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