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林江说道“惊世骇俗”这个词语的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屏幕之前万千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情和袁枚先生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究竟是怎样的惊世骇俗的场景呢?
万千观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一个所以然,只能好奇的等着林江继续讲下去。
“此时,已经七十五岁的袁枚先生,当朝的大诗人,正在和他的十三位女弟子汇集在一起,点评各自的诗作,唱弹歌曲,热闹非凡。”
讲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直接就惊了,一时之间,整个评论区当中,满满的都是万千观众讨论的言论。
“十三位女弟子?我的妈呀,袁枚先生究竟是有多大的魅力啊!”
“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吧。”
“的确是,对于当时的那个时代来说,这的确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后世之人来说,应该没有那么的大惊小怪吧。”
“楼上,主要是看人心了,有的人就算是再怎么纯洁的关系,在它们的眼中同样是污秽不堪的。”
“楼上这话说对了,在一些短视频的评论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发出恶臭评论的人存在。”
“而且,人家只不过是在点评诗作而已。”
这样的情形,如果发生在现代,发生在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的身上的话,可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就像是评论区当中一位观众所说的那样,这件事情发生在袁枚先生的那个年代,的确是能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同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林江话音的落下,孙老继续补充的说道。
“在袁枚先生看来,女性有情感需要表达,而且也招收女弟子。”
“于是就趁着回杭州的时候,和这十几位女诗人切磋诗歌。”
“从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来,一方面,袁枚先生是非常支持女性创作的。”
“另一方面,这恰恰也是袁枚先生平等的男女观念的体现,而且先生也不受世俗的局限。”
“除此之外,先生通过一系列的,既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能够表达自己个性的一些做法,来表达先生自己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甚至是对于人性的一系列的不同于大众的看法。”
“而我们都知道,袁枚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比较沉闷的时代,是一个比较专制的时代。”
“所以,先生的这些看法正是这样的时代当中,少有的几点亮光。”
“我们也可以说,袁枚先生所达成的一系列的成就,不仅仅只是南京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在当时的华夏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东西。”
“南京城,尤其是清代的南京城,如果没有袁枚先生的存在的话,他的历史一定不会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般生动多彩。”
孙老的这番话,一方面是为了让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了解一些袁枚先生的观念,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防止评论区当中会出现一些恶臭性质的言论。
而孙老的这番话,同样让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对袁枚先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毕竟,在那样的时代当中,能够不受世俗的限制,将自己平等的男女观念表达出来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随着孙老声音的落下,林江继续缓声的说道。
“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
“在湖楼诗会这样的一场让当时的人们觉得“惊世骇俗”的事件之后,七十六岁的袁枚先生又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讲到这里,万千观众内心之中的好奇,毫无疑问的再一次被点燃了。
他们现在对这个七十六岁高龄的老头越发的感兴趣了,仿佛任何让人觉得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都没有那么的奇怪似的。
甚至,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他们巴不得能够知道更多在袁枚先生身上所发生的这些趣事。
在经过短暂的停顿之后,林江的口中缓缓的说出了四个字——作诗自挽。
作诗这两个字万千观众都明白,但是作诗自挽这四个字究竟是意味着什么,万千观众不由得有些疑惑了。
“早年的时候,相士胡文炳曾经为袁枚先生占了一卦,说在先生六十三岁的时候会得子,七十六岁的时候寿终正寝。”
“而现实之中,袁枚先生果真是在自己六十三岁的那一年喜得贵子,而在七十六岁的这一年,先生也能够明显的感觉的,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因此先生深信自己的大限将至。”
说实话,虽然六十多岁的时候再添一子,在今天也会发生,但是毕竟是不多。
因此,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在听到这一点的时候,果真像林江所说的那般,瞠目结舌。
“于是,袁枚先生便效仿陶渊明先生那般,自己给自己写下了祭文和挽歌,并且邀请自己的一众同仁好友为自己写下挽诗。”
“当时在袁枚先生的百般邀请之下,赵翼,姚鼐等三十几位先生的同仁好友,被迫写来了或戏谑,或赞美,或不舍的挽诗。”
“而袁枚先生对待死亡的这种达观态度,一时之间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