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榷酒法”,就是不允许老百姓酿酒,由官府酿酒,官府卖酒。”
“而这一点,被有一些人看成了是辛弃疾先生在和百姓争利,因此有一些争议。”
“宋孝宗皇帝,就是因为听了很多言官对辛弃疾先生的弹劾,说先生敛财。”
在孙老声音落下的那一瞬间,万千观众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朝廷内部,对于辛弃疾先生的评价竟然还有负面的原因。
在万千观众的内心当中,辛弃疾先生绝对是一位有才干的好官,但是,在面对当时的那种环境当中,不得志是一种比较好听的说法了。
“在1181年的冬天,辛弃疾先生被弹劾罢官。”
“恰好,他在江西上饶的带湖新居落成,已经四十三岁的辛弃疾先生,从此定居上饶。”
伴随着林江的声音,屏幕之中的画面也来到了江西上饶这个地方。
“江西上饶,在南宋的时候,被称为“信州”。”
“在辛弃疾先生的一生当中,有二十二年的时间都在这个地方。”
“先是定居在带湖,后来因为带湖的住宅被火灾烧毁,就移居到了附近的铅山瓢泉。”
“那个时候,距离1162年回归南宋朝廷,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
“方面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现如今的辛弃疾先生,是否还能够像自己年轻的时候那般,跨马提刀,点兵沙场吗。”
“先生是否还有机会领兵北伐,恢复中原吗?”
听着林江的一番话,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虽然如此,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仍然相信,辛弃疾先生依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在林江的一连串的疑问之下,他再一次的缓声说道。
“辛弃疾先生努力的让自己的热血,别那么的沸腾,让自己的内心,别那么的激昂。”
“于是,先生直接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稼轩居士。”
话音落下,一首《水调歌头.盟鸥》出现在了屏幕的画面之中。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对于这首词作,林江仅仅只是吟诵了上阕的内容,而下阕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了万千观众。
在经过微微的停顿之后,屏幕之中的画面缓缓的聚焦到了江西上饶的黄沙古道,而林江也在讲述着。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的古训。”
“而辛弃疾先生也在试图让自己做到荣辱不惊,处之泰然。”
“在先生闲居带湖之后,不论是在生活之中,亦或者是在创作之中,都屡屡把自己和陶渊明先生来做对比和比较。”
“在这个过程当中,先生创作出来了很多用来描写田园生活的词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很明显,林江所吟诵的这首词作,是辛弃疾先生的那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词作当中,比较有名的一首。
随着吟诵声的落下,孙老补充的说道。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在黄沙道中总是认为可以策马奔腾,或者人们能够在其中行进。”
“但是事实上,这完全是不可以的。”
“因为这是一条驿道,因此能够联想到周边的景,而且我们也能够看到辛弃疾先生心境的愉悦,以及暂时的安逸。”
“同时,这也是先生在退居,或者说是在创作田园诗歌过程当中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非常的平和。”
“这样一来,跟先生的那些豪放的词作相比较,完全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
在孙老的声音落下之后,林江紧接着说道。
“生活的轻松,也给了先生一个比较安定的创作环境。”
“在信州的那段时光当中,辛弃疾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在现存在的六百多首词作当中,超过一半的数量是在信州这个地方完成的。”
“除此之外,辛弃疾先生一直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向来不以诗词自得。”
“但是现在,先生安心想要做一个词人了。”
“而且,在带湖的时候,先生还收了一个跟着他学习诗词的学生——范开。”
“1188年,范开收集和整理了辛弃疾先生的词作,编订成集,叫做《稼轩词》。”
“同时,这本词集也是辛弃疾先生作品的最早的刊本。”
在林江讲起这一点的时候,屏幕当中缓缓的出现了哪一部刚才所提到的《稼轩词》。
与此同时,孙老看着林江,缓声的说道。
“辛弃疾先生在罢官以后,居住在上饶,什么都不能干了,可想而知,那段时光先生究竟有多么的压抑。”
“不仅仅只是要做的事情不能做,同时要讲的问题也不能大声的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