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穿越古今:我,对话历史先贤> 第622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2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 / 2)

“楼上,不要着急,继续听下去嘛。”

“在买完文物之后,赵明诚一般回去在一些水果,回家和李清照先生一起品赏。”

“妈呀,虽然有些get不到其中的用意,但是想一想感觉好浪漫啊。”

“楼上不觉得自己的这句话有些矛盾了吗?”

“不矛盾,我是在想,如果我将来的老公,买了一只包包,再买了一些水果,回家和我一起品赏的话,我肯定会觉得非常浪漫的。”

“我觉得,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浪不浪漫的问题,而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先生两个人,真的是兴趣相投的。”

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还发生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文物贩子将南唐时候的徐熙的牡丹图拿给赵明诚看,而且要二十万。

实在是负担不了这么多钱的赵明诚,最终只能将这副牡丹图还给了文物贩子,但是夫妻两个人也因为这件事情惋惜了很多天。

就像是一位观众方才所说的那样,赵明诚和李清照先生两个人之间,真的是兴趣相投。

换言之,如果没有这样的兴趣相投的话,仅仅只是这一点,就注定两个人之间的生活,不会那么的幸福美满了。

“古往今来,人们经常会使用郎才女貌,才子佳人这样的词语去形容美好的婚配。”

“相比较之下,李清照先生和赵明诚的婚姻,无异于是更胜一筹的。”

“两个人兴趣相投,不仅是夫妇的关系,更是朋友一般。”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皆具。”

“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少则数月,多则一年的时间,李清照先生只能和自己的夫婿短暂别离。”

“而且众所周知,那个年代,无论是车马的速度,亦或者是书信的速度,都是非常慢的。”

“于是乎,离愁和相思,又显得是那么的长。”

“再次情况之下,李清照先生便创作出来了那一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这首《一剪梅》,被林江用一种充满了离愁,充满了相思之苦的声音吟诵出来的那一瞬间,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彻底的沉浸在了这种诗情画意当中。

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太美了,完全将相思之苦以及离愁之痛的感觉宣泄的淋漓尽致。

荷花,一般都是在夏天盛开,所以不论南京玄武湖的天气再热,当地人都会络绎不绝的去看荷花,因为这个时候的荷花,是开的最盛,最美丽的时候。

但是,这首《一剪梅》的第一句就是“红藕香残玉簟秋”,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先生仍然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去看荷花。

这么一看的话,好像是有一些不合情理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李清照先生是非常希望和赵明诚一起前往去看荷花的,但是这样的机会并没有等到。

以至于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来到了秋天,如果再不去的话,今年就没有办法再一次的看到荷花。

因此,李清照先生便独自一人去往玄武湖。

而且,在这首词的后面两句,需要特别注意的反而在“独”这个字。

“独上兰舟”,就把李清照先生这一次看荷花的孤独感完全表现出来了。

而那一句“雁字回时,云中谁寄锦书来”,实际上是在写李清照先生非常盼望赵明诚的来信。

“月满西楼”当中“月”这个字,表现的更是夫妻两个人相互思念。

因此,方才所提到的这两个意象,都是在抒发李清照先生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鸿雁传书,青鸟探看。”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二人的书信往来之中,不乏有妙词佳句。”

“同时,更是有这样一则广为流传的赵李轶事。”

“李清照先生填词,寄给出仕在外的赵明诚。”

“赵明诚在读过之后,既感到自愧不如,但是有想要超过先生。”

“于是便废寝忘食的写了三天三夜,最终得词五十阙,掺杂在李清照先生的作品之中,并且将最终的成品给自己的朋友陆德夫看。”

“谁知道,陆德夫在读完之后,略加品味之后,这样评论到。”

“只三句绝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陆德夫所指出来的这三句,正是李清照先生所做的。”

随着这三句的说出,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瞬间就来了精神,这三句他们可是无比的熟悉啊。

一时之间,整个评论区当中,满满的都是万千观众不断的将这首《醉花阴》写下来的文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果说,只要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说自己不知道这首《醉花阴》的话,恐怕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