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苏东坡先生当时面临的情况,和王安石先生所面临的情况是一般无二的。”
“然而,苏东坡先生的做法和王安石先生的就截然不同,在苏轼的治理之下,湖水不仅得到了疏通,而且在湖中间的位置,还多出来了一条不仅能够便于人们通行,还能够增加美感的堤岸。”
“可以这么说,虽然二者都是政治家,但是苏东坡先生比较偏向于艺术和文学,而正式这样的差异性,自然会导致两个人在政治理念上出现偏差。”
就在老张滔滔不绝的讲解着的时候,屏幕之中,一连串无比急促切有些紧张的背景音乐响起。
“元丰六年,也就是公元1083年的冬天,已经六十三岁的王安石先生大病一场,一连昏迷了两天的时间。”
“而这场大病,让原本心境就已经日趋宁静的王安石先生,变得更加消极了起来。”
“本来的佛学爱好,在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发展成为了佛教信仰。”
“而且,在此时的王安石先生看来,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成为了累赘一般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之下,先生上书,请求将自己的田产割入到蒋山太平兴国寺,而这里的蒋山,实际上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钟山。”
“又将自己的故居半山园,设为僧寺。”
“宋神宗答应了王安石先生的请求,并且赐寺额为报宁禅寺。”
说实话,王安石先生的这一系列的做法,让原本就对他不是很了解的万千观众无比的意外。
“元丰八年,公元10856年的时候,宋神宗去世。”
“宋哲宗赵煦继位,将年号改为元佑。”
“在改朝换代之后,垂帘听政的高太后立即启用了当时新法改革的反对派——司马光为相,全面将新法废除,史称元祐更化。”
“司马光上台之后,迅速开始废除新法。”
“而宋神宗的去世,对王安石先生的打击非常的大,但是让先生更加担心的反而是新法的命运。”
“当重病当中的王安石先生在得知,免役法也要被废除的时候,愕然失声道:亦罢至此乎,此法终不可罢。”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下,元佑元年的四月初六这一天,已经六十六岁的王安石先生,在南京与世长辞,谥号文。”
“在王安石先生去世后没几个月的时间,青苗法也被废除,至此,先生所创立的新法,全部被革除殆尽。”
“王安石先生的生命,和他所倡导的新法,一起画上了一个颇为悲凉的句号。”
“就这样,一代名相从此随风而逝。”
听着林江声音之中满满的悲伤,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在这一刻也感受到了一股悲伤之意从内心之中迸发。
“历经半生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拗相公王安石,此时显然已经平和了很多。”
“在半山园,王安石先生感受着故乡的季节更替。”
“在金陵,王安石先生行游寻访,为文作诗。”
“在京城,他更是以为叱诧风云的政治家。”
“但是,一会到金陵,他就是那个清丽脱俗的诗人,半山居士。”
讲到这里,林江微微的停顿了一下,随即缓声的吟诵道。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随着林江声音的落下,整个屏幕当中的画面再一次的昏暗了下来。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以为,这一期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落下帷幕的时候。
黑暗之中,林江的声音再一次的响起。
“对于王安石先生在艺术上面所创作出来的那些最好的诗歌,实际上都是在自己生命当中的最后十年当中创作出来的。”
“这十年的时间,就是先生在紫金山的那段时间。”
“既有着很多很多的好诗,同时也有着很多很多的名句。”
“除此之外,王安石先生从政治权利的中枢,从政治斗争漩涡的中心之中跳脱出来。”
“完全变成了一个在精神层面和处境层面,远离政治的纷争。”
“虽然说,王安石先生仍然关心着朝廷的变化,仍然是有官职在身,但是因为他已经远离了这种残酷的争斗,所以,先生在自己的精神境界上,相比较之前来说的话,更加的自由,时间也多了更加的闲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在王安石先生人生当中最后的十年时间,他创作出来了很多的好诗,很多的千古名句。”
尽管说,距离波澜壮阔的熙宁变法,已经过去了千百年的时间,但是,王安石先生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已经完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也跨越了文学和政治的范围。
直到今天,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微微的停顿了片刻之后,林江继续说道。
“纵观王安石先生的这一生,既充满了颂扬,同时也充满了否定和争议。”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王安石先生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