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王安石先生的这些性格特征,除了对诗文产生了影响之外,甚至还对先生的人生以及他的仕途,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林江方才所说的这一段内容,主要是和王安石先生的性格有关。
而在万千观众看来,之所以会讲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进行铺垫,好引出接下来的故事。
果不其然,林江微微的停顿了片刻之后,话音一转,缓声的说道。
“在王安石先生十八岁的那一年,其父亲在江宁任上病逝。”
“然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让这个内外有着数十口人的大家庭,一时之间陷入到了困境当中。”
“年轻的王安石先生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幡然醒悟,明白只有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王安石先生便开始拒绝参加一切应酬俗事,整天埋头苦读。”
“有关当时王安石先生内心之中的所思所想,又或者是当时的心境,先生完全将其记录在了《忆昨诗示诸外弟》这首诗作当中。”
这一首诗,对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来说,多多少少是有一些陌生的。
毕竟这首诗并没有出现在中小学的教材当中,或者说,对这首诗比较熟悉的,也就只有那些喜欢唐诗的观众了。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因为这首诗的名字而有些疑惑的时候,林江吟诵的声音缓缓的响起。
“端居感慨忽自寤,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寂寞生伊威。”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随着最后一个字的落下,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再一次的买评论区当中讨论了起来。
“家人们,王安石先生的这首诗是在传达什么。”
“肯定是王安石先生当时的心情啊,刚才林江不都是已经提到过了吗?”
“对头,有关自己父亲去世的这件事情,肯定会对先生产生不小的影响。”
“这首诗当中,王安石先生明白现在的自己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可以说自此确立起来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
“就像是这首诗当中所说的,坐室寂寞,就是说先生将所有的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交活动算不拒绝了,一个人坐在房间当中,闭门读书。”
“所谓的“伊威”就是一种房间角落当中喜欢潮湿的小虫子,只不过具体是什么并不清楚。
“换言之,这句话是在反应王安石先生当时的那种学习劲头,能够耐得住寂寞,十分的刻苦和努力。”
“如果我们纵观王安石先生的一生的话,这种转变,对于先生来说,不仅仅只是对于他日后学术的形成有影响,甚至对先生在将来领导那么大的一场改革都有些至关重要的影响的。”
“我想知道,王安石先生发奋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很明显,先生在公元1042年的时候,很顺利的就考取了进士。”
“而先生这一生当中的第一个官职,就是淮南签判。”
“淮南签判,就是签书在淮南的判官,任职的地方主要是在扬州。”
随着众人在评论区当中的讨论,万千观众对于这首诗也有了更加详细的理解。
就在众人不断的讨论的时候,屏幕之中的画面一转,再一次的将扬州的景象呈现在了万千观众的视线之中。
“庆历年间的扬州,是一个非常番话的地方。”
“商贾云集,生色玩乐之处也不少。”
“但是,这一切对于王安石先生来说,压根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先生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只是埋头读书。”
“自百家诸子之书,到《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可以说是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说实话,对于王安石先生读的是什么书,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还是非常好奇的。
然而,在听到林江将答案说出来之后,万千观众的内心之中,除了无比的感慨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敬佩了。
就像是林江方才所说的那般,那个时候的扬州,可是非常繁华的,就像是今天一般,外界的种种诱惑非常的多,但是王安石先生却是能够在这种环境之中,让自己安静下来,这本身就已经跟了不起了。
在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众人不由的将自己带入到了那种环境之中,试问自己能够像先生一般吗?
最终的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没有这样的定力。
“那个时候的扬州的知州是一个叫做韩琦的人,他在庆历新政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臣。”
“然而,当时的王安石先生,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仕途的年轻官员,跟韩琦好像并不是太合得来。”
“这一点,在《邵氏闻见录》当中就有记载。”
“说,王安石先生经常半夜读书或者通宵读书,早上“上班”的时候,也没有洗漱。”
“然而,这些看在韩琦的眼中,还以为王安石先生晚上去过夜生活了,因此就对先生有意见,而且还当面就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