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还给了杜牧先生淮南节度使府的掌书记这样的一个职位。”
所谓的淮南节度使府的掌书记,就相当于是今天我们经常提到的办公室主任一般的岗位。
也就是说,杜牧先生的这个职位,主要是处理文书等方面的东西。
而且,这样的事情,对于杜牧先生来说,完全是非常的得心应手的。
仅仅只是从这一点能够看出来,牛僧孺对待杜牧先生真的是非常的好的。
“因为这个职位的公务并不是非常的繁忙,因此杜牧先生在结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之后,就会去到一些风月场所,去喝酒,听歌,赏曲。”
“而且,往往是到了深夜时分的时候,才会回府。”
“不久之后,杜牧先生就要被调到长安,担任监察御史,牛僧孺就给先生送别。”
“在送别的过程当中,牛僧孺就刻意的提醒了杜牧先生,说在到了长安之后,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需要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意自己的名节。”
“对于我们来说,很明显就能够看出来这是牛僧孺的善意的提醒,而且是很对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番话,却是让杜牧先生有些不太高兴了,就说自己的名节哪里有问题了,自己在生活作风上压根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听着杜牧先生的这般言辞,牛僧孺不仅没有任何的生气,反而还笑了起来。”
“于是,就让自己的手下搬了一个箩筐过来,里面放满了平安帖。”
“也就是说,牛僧孺知道杜牧每天晚上都会去这些风月场所,他不放心,怕杜牧晚上会出现什么事情。”
“因为担心,所以牛僧孺每天晚上都会派人暗中保护杜牧,而这一筐子的平安帖,就是这些人暗中保护杜牧之后的“报告”。”
“再见到这些之后,杜牧先生无比的感慨。”
“而且,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够再一次的真切的感受到牛僧孺与杜牧先生之间不仅仅只是同僚,也不仅仅只是上下级的关系。”
“更有知己和好友的关系在里面。”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万千观众内心之中杜牧的形象瞬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得不说,牛僧孺对杜牧是真的好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杜牧先生在自己的生活作风上真的是有问题的。”
“满满的一箩筐,我就想知道杜牧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身体还能吃得消吗?”
“如果我有牛僧孺这样的朋友的话,一切都值了。”
“杜牧:好你个老六,感情我的一切都在你掌控之中。”
随着这个小故事的结束,林江话音一转。
“在十多年之后,杜牧先生被外放做刺史的时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愉。”
“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在扬州的故交,于是便写下了这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起来,这一首诗也给后世之人就下了一个悬案。”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瞬间就来了兴趣。
要知道,这首诗在中小学阶段,可是必须学习的一首诗,然而,在当初的学习过程当中,众人并不知道这首诗竟然还有悬案的存在。
一时之间,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瞬间将自己的耳朵都支愣了起来,全神贯注的听着林江的讲述。
“就是诗中所提到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究竟是几座桥的问题。”
“沈括先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科学家,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曾经按照杜牧先生的足迹,对这二十四桥进行了一一考证。”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至少考证出来了二十二座桥。”
“现如今,千年的时光早就已经过去了,当初大唐的那座扬州城,早就已经在被历史洪流的冲刷过程当中坍塌。”
“而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扬州城的规模,实际上是宋代时候扬州城的规模。”
“所以说,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究竟在哪里,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去考证了。”
讲到这里,林江的声音之中充满了遗憾的味道。
紧接着,在经过略微的停顿之后,他继续缓声的说道。
“杜牧先生,用他天才一般的诗情,将扬州城最美的画面提炼出来。”
“这样的一座城市,在先生的笔下,便有了古典诗词之中最为典雅的风流意象。”
“之前就已经提到过了,在杜牧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期,大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荣光。”
“当时的大唐,朝廷腐败,藩镇割据等问题一一出现,而整个王朝则是呈现出一中衰败的景象。”
“当时的文人们,为了将当下的烦恼完全忘记,常常沉醉于清歌妙舞,青楼宴饮之中。”
“所以说,闺阁情怀在文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实,当时的杜牧先生也曾经写过一些“宫怨诗”,以及一些寄赠歌姬的诗篇。”
“比如说,在当时流传甚广的《张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