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洛阳城东边不到一个时辰路程的距离上,有一个小村庄。
村内一个老农,提着一截腊肉找到了村里唯一的一位老秀才的家里。
今天所为之事,就是给自己的孙子找一位启蒙老师认字。
先把字认齐了,等再大些才好送去学院读书。
把书读好了,以后再考取个功名,那他们家就算是祖坟冒烟,不日就要发达了。
至于为什么要提一截腊肉。
那是因为老秀才说了,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收徒弟时,学费就是一截腊肉。
他们这些后辈读书人都算是孔老夫子的徒子徒孙,自然要仿照先贤。
老农也听不懂,只知道老秀才让那么做,他也就那么做了而已。
“吕先生在家吗?”
老农到了秀才家,站在门口往里张望的同时喊了一声。
里面很快传来了回应:
“何人啊?”
得到回应老农便抬脚进了门去。
来到老秀才面前说明来意。
只见老秀才手中拿着一张四四方方的大纸,上面写满了字,老秀才正聚精会神地看着。
这也不像是平常所见的读书人们手中拿的书,老农便有些好奇。
“吕先生,您这是在看什么啊?”
老秀才眼也不抬,随意回道:
“今早去洛阳城里卖木材的小三子给我带回来的。”
“说是叫什么……报纸,对,好像是叫这个名。”
老秀才望着望着,不自觉摇起头,口中啧啧称奇,喃喃自语道:
“不得了,不得了啊!”
老农又是好奇道:
“先生您说什么?”
老秀才回道:
“我是说这个报纸的内容,十分不得了啊,这上面的文章,即使只是咋看一眼,都能看出篇篇皆是出自大家之手,其中的水平,更是完全达到了科举的程度。”
“就这么说吧,其中的文章随便拿一篇出来,去参加科举考试,那怎么也能得个进士!”
老农顿时惊讶:
“如先生所说,这莫非是圣贤之书?”
老秀才顿时不屑:
“狗屁圣贤,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光从内容来说,其中也就只有讲解儒家经典这篇文章可称明珠。”
“其他的嘛,小道而已。”
这个时候老秀才抽出空来看了老农一眼。
只见他还提着腊肉站在那里,便赶紧吩咐道。
“东西放在桌子上,坐吧。”
然后老秀才问起了老农孙子的情况,比如叫啥名,今年多大之类的。
问得差不多了,便答应了下来,让老农明天便把孙子送过来认字。
老农赶紧感恩戴德,连连道谢。
“行了,回去吧。”
老农一边道谢一边往外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看到。
老秀才虽然刚才对那个名为报纸的东西上的部分内容,表现出一副不屑的样子。
但从始至终,老秀才的目光都一直盯在报纸上,仿佛其中有某些能把人注意力捕获的东西在一般。
回去的路上,在一棵大树的阴凉处,老农又看到了老秀才口中叫小三子那个人。
那是村里一家富户的儿子,排名老三,所以村里的人喜欢叫他小三子。
大概十四五岁的年纪,既在跟着老秀才认字,也在帮着家里偶尔去洛阳城卖一些砍好的木材。
小三子坐在阴凉下,此时手中竟也拿着一份报纸,在那聚精会神地看着。
老秀才是这个表现,小三子也是这个表现,老农顿时对这个名为报纸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便走过去对小三子道:
“三儿啊,在刻苦学习呢?”
小三子闻声抬起头来,看到老农后便有点儿不好意思,挠挠头道:
“没……不是学习。”
老农便笑道:
“谦虚了不是,吕先生不是说这个报纸上每篇文章皆是出自大家之手,你那么认真看,那还不是刻苦学习啊。”
“哈哈,好样子的,好孩子!”
小三子更加不好意思了:
“不、不是……我认的字还不够多,这上面那些讲儒家经典和大周律法的东西太复杂了,我看不懂,我是在看上面刊登的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呢!”
“啥?”老农懵了,这不是大家之作吗,怎么连说书人常说的故事都有?
“三儿,叔我不认识字,你也念给叔听听。”
小三子照做。
两人便相当于一起看完了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听得老农心里荡气回肠,连连赞叹道:
“关二爷真是神仙般的大英雄,护送嫂嫂回去找大哥,一路上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是他的对手!”
“关二爷这份忠义,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地方啊!”
读完故事的小三子也是一脸的意犹未尽,脸上呈现着兴奋的神色。
老农便问道。
“还有其他的故事吗?再给叔念念。”
小三子摇头。
“没有了,一张报纸上就只有这么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