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姑娘说她今年十五岁,已经结业了。
沈若伊愣了一下——和自己年纪一样。
信中还说,她的课业成绩都很不错,很擅长算学、匠学,但父母认为她没有文字入道的天赋,要她早点回来嫁人。
沈若伊“……”
这个妹妹……太会问了。短短几行字,就囊括了如今两个巨大的争吵点。
其一,念书。
其实所有适龄孩童入书院,不论性别,在近百年已经成为共识。
这些书院在灵气出现的最初几十年是由私人设立,到了现在已经发展为各门派与官府协同管辖。若家中有孩童却不送去读书,亦或是溺杀女婴,最重可以判到流放之罪。
最开始有“仕人”反对,认为不可开民智、不可礼下庶人,但在二百二十多前那场天魔大乱之后,这些人就明智地闭嘴了。
那场大乱之中,大半个大雅都沦陷魔域。本就为数不多的修士以命填坑,三个化神大能接连陨落,才堪堪保住皇城。
最后一役中,是全城、乃至全大雅的幸存男女老少齐齐念诵三位陨落化神的绝命词,天地同悲,才将魔气驱散。
天魔之乱后,再无人敢否认百姓的作用。众人达成一致只有修士才能直接杀死天魔,无论如何都要增加可能的修士数量,这是关乎所有人身家性命的头等大事,人人都须出力。
如今的大雅朝,死刑反倒是少数,许多重罪都被流放取代——他们会被派去边陲魔气笼罩之地做劳力,驱散魔气,可谓十死无生。
这条规矩执行得很严格,但强制入学只到十五岁,其后若再想留在书院,便要自家出钱了。
有很多学生被认为没天赋,便就此放弃入道,做工谋生计。女子尤甚,有些哪怕展露出天赋,家中也不愿意出钱。
其二,算学、匠学。
自古匠籍就不被人重视,而文字能入道后,也没有人向工匠们多投注关注。直到天魔大乱之后第十八年,一个叫陆不吟的人出现了。她在匠造上有着惊人的天分,提出以灵石驱动机关,一手主持再造了皇城。
她著《灵匠术》,以匠入道,才有了如今的“匠道”、“灵器术”,现在修界、人间所有的灵器,几乎都有赖于她的灵石驱动理念。
而陆不吟最辉煌的杰作,便是三大门共有的浮空之城,“三山蓬莱”,一座完全由灵石、阵法驱动的仙城。
然而到底要多重视匠学,修界至今还没吵出个结论来。要是有年轻人初出茅庐就说自己想以器入道,别人就会问你以为你是陆不吟?
沈若伊好歹也是个徽商后裔,她敏锐地预感到,“得道多助”版块会成一个强大的吸金版面。
“先生可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点子!”
她高兴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建议信,向《徽》投递。
“得道多助”版块,刚问世时大家还觉得古怪,可越琢磨越觉得这实在是个精彩至极的点子。
登报问大家问题?
新鲜,没见过。
上学堂、匠道?
这我听过,我也能答!
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匿名问答版”,而且还不是文修写,完全是由他们读者投稿、然后让辑书客筛选。翡不琢说,这个版块不看文笔、年龄、性别,谁都可以问,谁都可以答。
谁不想过一把登报的瘾?而且匿名不知道是谁,很多平时不敢说的话都能放心地讲出口,一时间,信件雪花般飞向英台派。
翡不琢说到做到,次日,版面上就登了一封来信,同样是匿名。
“这是我的信?”
简升白的小厮温秋看到报纸时,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
他那封字迹幼稚、有些字还缺胳膊少腿的信……居然被英台派辑书客看中了?
温秋是个不爱看字的驴脾气,很少有耐心写那么长的东西。他会投稿,是因为那封信勾起了他的回忆——他的小妹就是如此。
当年他读书无甚天赋,小妹却于匠道上很是精通,可家中父母不愿出钱,兄妹二人就想办法自己挣钱。
那封信内容朴实无华,就是写了他二人当年是怎么挣钱的,还啰啰嗦嗦写了很多经验教训。
温秋确认再三,脸后知后觉地烧红了哎……早知道能见报,就央求老爷帮忙润色一下了!
……嗯?等等,这末尾还有一句评价?
翡不琢先生点评很详实,很有帮助。
温秋不敢再看,怕美梦惊醒。天爷,他居然被先生亲口夸奖了!
简升白写着字,突闻不远处小厮撞翻了桌子,惊诧抬头“??”
这是发生什么了,高兴傻了?
……
诗千改对这个版面还是有信心的,就像早期的互联网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渠道,天南地北的人都汇聚在小小一个版面上对话。
不过两天过去,她看着堆成小山的信封还是震惊了。
“居然有这么多?”
她还以为至少得发酵个十天半月呢!
信里有赞同补充上一封回信的,有反对问凭什么不登他的,最多的是问能不能装一个小阵法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