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琴声传来的方向一路前行,竹千代走过搭建在池塘上的桥,行经池畔旁的八景亭后再走上一段,就是一处搭建在假山上的台阁了。
正是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群蠕动着的生物,正朝自己快速逼近。
定睛一看,他赫然发现这竟是一群毛毛虫:
它们身长约三至四米,有着三对胸足、及五对腹足和尾足,不时张开长在下口处的坚硬牙齿。
瞧着它们数量庞大,竹千代下意识瞄了一眼那座假山上的台阁,觉得实在是很适合当作攻防两用的据点,于是他便随即快速地跑了上去。
色彩美丽的毛毛虫群体,成虫体肢被鳞片和毛所遍布,幼虫浑身长满有毒的刚毛,它们当中的先驱军转瞬就来到了山下,有好几只已经沿着假山开始向上攀爬。
竹千代摆出了在剑术战斗中被使用最多的中段姿态,这也是攻守都适合、并且最容易应付和变化的姿态。
他以自然姿势将右脚向前一步,左拳在小腹前面以约一拳的距离握住剑柄,右拳在稍离剑锷很近的位置握着,将武士剑的弦微微上举。
这时第一只毛毛虫爬了上来,他立时将剑尖指向对方的颈部,继而迅疾刺了出去。
只一刺,那只毛毛虫就发出了凄厉的嘶吼,一股墨绿色的血液从它颈部喷涌而出,它失衡地朝着地面跌去,粗重的身躯压死了不少幼虫。
但这并不意味着竹千代已然解除了危险。
围攻它的毛毛虫实在太多,他必须反应更灵敏、攻击更精确有力,才能确保自己全身而退。
于是他使用了剑道里的“身体移动法”,而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显然“送足”更适合于诛伏这群毛毛虫。
“送足”这项身体移动法,本身就适合近距离作战,更何况是这种近身攻防一体的穿刺战。
于是竹千代尽力保持与地面平行的蹑足,他既没有大踏脚步、也没有任何跳跃式的攻击。
他只是更用心地做好左右脚的配合行动,在这个基础上,迅速向各种方向移动。
每当毛毛虫攀爬至山顶并露出上躯时,他就及时给予它们近距离的致命一击!
围攻假山的毛毛虫实在太多。
这就迫使他出剑必须同时兼备快、狠、准,不仅出剑要快、并且抽剑也得维持在同样飞速的频率里。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刚刺穿一只毛毛虫的颈部后,又使用送足快步移动到另一只毛毛虫面前,一剑噼开它的头颅。
不断有毛毛虫攀上假山,接着被他一剑刺杀,然后惨嚎着掉落在地,压死了匍匐前进的同伴们,但是新的毛毛虫又会沿着堆积起来的同伴尸体,再继续往上爬。
这时候的竹千代已经无暇顾及其它,只是循着本能不断地作出各种斩杀或穿刺的动作,以目测计算好与毛毛虫的距离后,立即笔直出剑。
在他一面不停使用“送足”移动、一面连续出剑的情况下,他的剑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节奏,脚和手的配合节奏更为流畅、速度也逐渐快若闪电。
转眼间,庞大的毛毛虫军团居然已被杀得所剩无几!
只有最后几只负责攻坚的毛毛虫,其中一只躯体长达六米的灰青色首领,趁着竹千代刚斩杀两名同伙时,张开獠牙冲着他的脖颈咬去。
它的牙比起其它毛毛虫更尖利、更锋锐,即使在春日阳光下亦闪着寒光。
哪怕他躲闪不及被这排獠牙咬上那么一记,这些牙齿都将刺穿他的脖颈,只需一个咬合,恐怕他都将身首异处。
其实竹千代根本来不及思索。
生死倏关之际,哪怕稍微迟疑那么一秒,在脖颈上留下几个大窟窿的人就会是他。
因此他只能完全籍着战斗的本能作出反应。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保持着原来的中段姿势,移动左脚使之与右脚一致平整蹲踞,将剑尖径直前伸,使剑处于静止状态,再朝灰青毛毛虫的大口指了过去。
当它张着血盆大口朝向竹千代奋力咬去时,他手中的武士剑亦毫不犹豫地刺了出去。
仅一剑,就从毛毛虫的下颚贯穿到它的头颅。
这一刺的力量如此勐烈,以至于瞬间便像以一根削尖的木桩钉住了它的嘴巴一样!
当他将剑抽回时,灰青毛毛虫的粗重躯体仰天往下摔了下去,跌在它同伙叠起来的尸体上,它的死亡也宣告了这支毛毛虫军团的全灭。
一口气诛杀了一整支毛毛虫军团的竹千代,喘着气一步步地走下假山,空气中虫兽的血腥味很浓,此刻他只想尽快离开这里。
全力投入于伏虫战斗的他,完全无暇分心去留意其它,走下假山后才发觉那阵三味弦琴声并未停息,依然在悠扬婉转地回响着。
他继续沿着琴声传来的方向追寻而去。
正纯这片奢阔的庭院,采用了回游式的日本庭院设计,以四季应景多变的植物、以及流水潺潺的空间设计表现季节更替,可谓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走到一片浅绿色的小河时,琴声戛然停止,竹千代禁不住四下搜寻弹奏这把三味弦的人身影。
很明显,弹奏着这忧伤动听琴声的人一定是志奈,那么她现在哪里?既然她以琴声将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