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回到市里后,先回到酒店。
在酒店休息了会儿,程雪飞翻出自己带来的照片,打算亲自送到杂志社。
她虽然已经不在照相馆做照相师傅的工作,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她仍然会带着相机随手拍拍。
有些照片现在看着没什么意义,她相信,几十年后,这些照片都会成为很珍贵的历史照片。
所以她拍完的胶卷,冲洗出来后,都很小心地保存着。
有时间的话,就整理整理,挑出几张,洗出来寄给杂志社。
她寄来的照片,几乎都会刊登在《大家摄影》杂志上。
程雪飞甚至幻想过,等她老了以后,也能出本摄影集,或者开个摄影展览,把她这几十年珍藏的照片展览出来。
所以,她尽量维持与杂志社的联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忙于赚钱,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姜鸿宇仍然寸步不离地陪着她,跟她一起去杂志社。
到了杂志社后,发现这里的气氛别有不同。
门口正停着两辆小轿车,可能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客人吧。
程雪飞觉得自己来的可能不是时候,在人家有客人时上门似乎有点不太礼貌。
但是既然来了,又不能白跑一趟
。
打算把照片送过去后,就立马离开。
两人进了这栋很有情调的花园洋房。
门卫大爷见过程雪飞几次,对她有很深的印象,所以没有阻拦,直接放他们进去。
程雪飞趁机跟大爷打听,杂志社是不是有领导来视察?
大爷笑盈盈地告诉她,不是什么领导,是外宾。
外宾?哪来的外宾?
门卫大爷也说不清楚,据说是从美.国的一家摄影杂志社来的,要谈什么合作,顺便参观一下,今天正好过来。
原来是美.国的摄影杂志社过来友好访问。
中美两国七十年代正式建交,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的民间来往开始多了起来。
所以有杂志社来访问,这不稀奇。
程雪飞拿着照片上楼,来到编辑伍泉的办公室,但伍泉不在。
她没有惊动别人,悄悄地把自己的照片放到伍泉的办公桌上,然后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时,一位姓徐的小编辑急匆匆进来,迎面与程雪飞撞上。
徐编辑看见是程雪飞,脸上立即露出笑容:
“程雪飞同志,好久不见了!”
“徐编辑,好久不见。我给伍编辑送几张照片,你跟他说一声,伍编辑好像挺忙的,我就不打搅他了。”
“是啊
,徐编辑现在头都快秃了,愁的他原地转圈。”
“怎么了?”
“今天来了两个外宾,美.国来的。
我们杂志社,没有一个会说英文的,就提前从师范学院外语系借来个英文专业的学生。
没想到,那个学生也只能做个日常交流,好多摄影专业名词都听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弄的大家很尴尬,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
陈主编让伍编辑赶紧再联络一个会英文的,伍编辑也不知道上哪找人,愁的不行。
今天要是连个懂英文的人都找不到,那真是给咱们杂志社丢脸!”
徐编辑一气说完,刚喘了口气,突然盯着程雪飞问:
“程同志,你认不认识懂英文的,认识的话,赶紧帮忙找一个。”
说着,徐编辑的目光又在姜鸿宇身上瞟了瞟。
这位男同志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个文化人,说不定他能帮的上忙。
但姜鸿宇用眼神给了个“NO”的回复。
他虽然高考时英语成绩不错,之前在初中时也教过这门英文,但从来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不敢打肿脸充胖子,到国际友人面前去丢人现眼。
再说了,连他们师范学院英文专业的学生都应付不了,他怎么可能扛的下这个
场面。
徐编辑看懂了姜鸿宇的回应,失望地叹了口气。
这时,程雪飞小声说:
“要不,我来试试?”
姜鸿宇和徐编辑都是一惊。
这个漂亮的像个花瓶的女同志,居然懂英文?
但此时此刻,徐编辑大概是有病乱投医了,顾不得多问,连忙带着程雪飞去找伍泉。
伍泉果然正在一间会议室门口急的一边挠头一边转圈圈。
看见程雪飞,才十分勉强地给了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徐编辑把事情跟伍泉一说,说程雪飞能去当翻译,伍泉激动地双手握住程雪飞的手,上下猛晃。
“太好了,小程同志,这事拜托你了!”
可是伍泉心里又有些不确定,他知道程雪飞出身乡下,对摄影很有一手。
摄影这事,有时候确实靠天赋,对文化水平要求没那么严格。
但是想要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近几十年,国门紧闭,消息闭塞,没有几个人年轻人能说英文。
伍泉是老三届,他上学时,学的是俄文。
现在学校里的英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