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总是透露着一种柔和与纠结,行文风格给人一种少女心事的感觉,喜欢他的人会说他的小说非常温柔,治愈,如果不喜欢,则会认为太过矫情。
但是马克·李维本人看起来倒更像是个标准的理工科技术人员,一举一动都很规范,甚至看起来都不太像是法国人。
谷庰
当然了,这种类似的反差于东见过太多,余桦他们几个身上多多少有这种情况存在。
于东把目光从马克·李维身上挪开,重新投向树林那边的湖面,“跟我说说你的小说吧,马克,它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马克·李维已经为了这一刻准备了半天的时间,之前也组织了很多次语言,想着如何才能最快地吸引到yu,但是当此时yu问他时,他却完全忘了自己之前组织的那些话,开始了他有些冗长的叙述。
“在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某一个清晨,劳伦从自己的羽绒被里钻出来,她是旧金山纪念医院的实习医生……”
于东也没想到,马克·李维叙述竟然会这么精细,甚至可以算得上一篇短篇小说了。
但是于东并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他叙说。
此时,于东也能确定,马克·李维所说的那部还未完成的小说,就是他的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它本质上是一部鬼怪小说,女主角是个住院实习医生,因为车祸住进了自己就职的医院,她的身体没治好,但是却灵魂出窍回到了自己之前住的房子里,而那个房子已经有新的人住了进去。
男主是个建筑设计师,就是他搬到了女主之前住的公寓里面,他发现了女主,并且只有他才能看到女主。
马克·李维的作品,经常会出现这种比较灵异的事件,像是他的《偷影子的人》,主角的特殊能力就是能够偷别人的影子然后知道别人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等到马克·李维讲完了自己的小说之后,于东点点头,笑着说道:“很不错的一个故事,我还注意到,男主角是个建筑设计师。”
马克·李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确实用了我自己的经验。”
“嗯,作家总是需要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每个人都一样。这部小说你写了多少了?”于东问道。
“已经写了三分之二……或许,应该有四分之三,其实我也没办法确定,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到哪里结束。我的姐姐是一个编剧,她告诉我说,想要写好一部小说,应该在写之前就能够确定自己要从哪儿开始,又从哪儿结束,但是我似乎没有这个能力,总是写着写着就出现了偏移,写之前想的东西经常会发生变化。”
对于马克·李维这样的疑惑,于东很能够理解,至于他姐姐说的那些话,有些道理,但却不完全对。剧本跟小说在形式上也不太一样,小说除了本身的框架之外,还要填充很多东西,甚至很多时候,框架都不重要,反而是填充的那些东西更加重要。
譬如马克·李维的这部小说,从故事梗概上来看,精彩么?或许还算有些趣味。但是单单看它的这个故事梗概,就确定这本书会受到欢迎么?未必。
像这样的奇思妙想,深空中文网上那些网友们每天都能编出来不少。
主要还是在于作者该怎么写。
《假如你是真的》这本书于东看过,所以他对马克·李维驾驭这类题材的能力是了解的。马克·李维总是能够用简单的笔触营造出合适的氛围,然后让读者们接受他那些稀奇古怪的设定。
女主为什么会灵魂出窍?为什么灵魂出窍后会回到自己之前住的房子里?为什么回到那个房子之后却只有男主才能看到他?
马克·李维甚至不用卖力解释,就能让读者们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忽略这些问题。
于东又往椅背上靠了靠,后脑勺枕着手掌,笑着说道:“我倒觉得你不用太过考虑这些东西,只管去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一定非要按照自己之前想的那样去设计。即便写完之后,发现有什么地方不满意,自然也可以去修改。对你来说,写作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样的话或许也有别人跟马克·李维说过,但是此时他从于东口中听到,感觉又不太一样。权威这种东西,即便不刻意去提,也总是无处不在。
而对于此时的马克·李维来说,于东毫无疑问地就是权威。
“我明白了,谢谢你,yu。”
于东摇摇头,“不用谢我,应该我谢谢你,谢谢你能让我在这样无聊的日子里听到一个好故事。”
“很无聊么?”马克·李维一愣,他没想到文学节对yu来说竟然很无聊。
“不无聊么?”于东反问。
马克·李维笑了笑:“其实,晚上要热闹一些,来这里的人基本上晚上都不会离开,到时候会有些精彩的节目。”
对于晚上的节目,于东已经是第二次听到了,之前文学节的负责人也告诉他,晚上的活动不容错过。
只是于东没放在心上,他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来:“走吧,咱们去找我那几个伙伴,或许你们也会有些共同话题。”
……
去找余桦他们的路上,于东就给瑞斯特打了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