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哪有那么夸张……不过是些营销手段而已……行,有时间你到金陵来聚聚……”
于东刚刚应付完韩少攻的电话,一抬头就看到刘晔站在门口。
“于老师,我来交读后感了。”
于东招了招手,“进来吧。”
刘晔进来之后,于东一边给自己茶杯添水,一边笑道:“你这书可读得够仔细, 离我把杂志交给你,这都一个月了吧。坐吧,把读后感放茶几就行。”
“我怕写得不够好,所以改了好几稿。”刘晔将稿子放下,讪讪道。
于东点点头,走过去拿起刘晔的读后感,忍不住掂了掂:“嚯,这么厚……《那山那人那狗》原文也没这么长吧。你这得有……”
刘晔挠了挠头,回答道:“加上标点符号,总共八千多字,本来有一万多字的,我给删了一些。”
“行,你坐会儿,我来看看。”
其实拿到这篇读后感,还没看,于东就感觉挺满意的,至少说明刘晔这小子这一个月不是在拖延时间,确实是认认真真地读了那篇, 不然的话,就是让他硬扯也扯不出来这八千多字来。
把茶杯放下,于东开始认真看起刘晔的这份读后感。
四五月份的金陵午后, 虫鸣鸟叫跟操场上的嬉戏打闹声混在一起, 晃悠悠地钻进办公室里,反而能让人感受到一片寂静与安详。
但是刘晔的心却一点都不安详。
于东在认真看读后感,刘晔在他对面坐着,上身笔直,双手不停地搓着大腿,似乎是想要把心里的紧张跟不安给搓掉。但是他越搓,心里的不安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搓越多。
他没有骗于东,为了写好这篇读后感,他前期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那山那人那狗》,甚至都快能把全文给背诵下来了。
等到读熟了之后,他才开始写读后感,写了好几稿都不太满意,而且总是写着写着就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感悟,又不得不重新开始写。
后来写着写着,一下子写了一万多字,他又觉得太多, 删删减减给弄到了八千多字。
来于东办公室之前,他在自己宿舍里反反复复地把自己的这篇读后感看了又看, 生怕有什么问题出现,送到于东面前后出丑。
等到他已经快要不认识读后感上的字了,他才终于鼓足勇气把读后感拿过来给于东看。
也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于东就把刘晔的读后感放了下来,随后笑眯眯地看着刘晔:“写得挺认真,能看得出来,你也确实认真读了。遣词造句方面,我就不多说你了,平时还是得要多阅读,只有阅读能力了提升了,才会有好的语感,才能写出好东西。虽然你以后未必需要写东西,但是我相信,有了好的语感,以后不管是对剧本的理解还是对台词的掌握,你都会更加得心应手。”
刘晔连连点头:“是是是,我明白,我回去肯定继续认真读书。而且不仅仅我自己会认真读书,也会督促别的同学认真读书的,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加入了黄瓜园读书会,一到周末就去参加读书会。”
“这是好事。”
说起读书会,于东也好久没去参加活动了。
黄瓜园读书会跟黄瓜园科幻协会的发展不同,科幻协会如今已经发展到全国的高等学校,规模十分之大。
但是黄瓜园读书会却只在金陵的几所高校中有些发展,会员主要集中在金艺和金陵大学。
读书会没发展壮大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读书会的范畴太广,世上又有那么多读书会,而黄瓜园读书会跟其他读书会也没什么显著的区别。
一开始很多人因为于东他们这些作家在读书会里面才加入的,但是对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说,加入读书会并不能让他们有更多跟于东他们接触的机会。
“稿子你拿回去吧,另外,回去想想如果让你来演这个年轻的乡邮员,你要怎么表现。”
“啊?”
“啊什么?我这两句话很难理解?”
“没有,没有,这次要写报告么?”
于东摆摆手:“不用,你自己琢磨琢磨就行。”
刘晔松了口气,“我明白了,于老师。”
……
刘晔刚走,余桦又跑了进来,于东正低头喝水,听到脚步声,一抬头余桦已经在沙发上坐下了。
于东白了他一眼:“你就不知道敲门?”
余桦吸了吸鼻子,什么也没说,起身跑到门口,敲了敲门,阴阳怪气道:“于老师,我能进去么?”
“不能。”
余桦没理他,兀自又跑到沙发坐下。
于东摇了摇头,在余桦“吩咐”他倒水前,给余桦倒了杯水,“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飞雨给联系了一个活动,说是金陵师范大学中文系邀请我们几个去搞个讲座。他们的中文系今年要升级成文学院了,估计是想造造势吧。”
于东好奇道:“怎么是飞雨联系的?”
“他有个大学同学本科毕业考去了金陵师范大学,后来又留在金陵师范任教,现在是中文系的老师。这是他同学问了好几次,飞雨让我来问问你有什么意见。”
“这事老吴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