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亲朋好友或是街坊四邻都开始送年礼,今年胡家倒是收到好些年礼,大多是常来这里的客人准备的,遣了家中的小厮送来。
这几日接了好几家的,今日又是一家,送的礼物不算贵重,但是也够格了。
胡秀才道,“往年这些客人便常上门照顾生意,也没见送来年礼,今年倒是稀奇了,人家送了,咱们却没准备,倒是失了礼数。”
胡尚轩心里也在琢磨这是为什么,今日倒是看出了些名堂来,因为随着年礼送来的心里提了,和夏三爷也有生意往来,大家亲近些才好。
江敬雪哄睡了孩子,也来帮着清点年礼,“年前做了许多蜜饯,味道很好,来的客人都送了一罐,也算是咱们的节礼了,不算失了礼数。”
胡秀才道,“到底是小物件。”
胡尚轩笑着说,“咱们就是做买卖的,他们来这里也是住个新鲜,好东西不缺,雪儿做的蜜饯却是买也买不着的,他们不亏。”
胡秀才这才乐了,话也有理,敬雪的手艺的确是值得。
江敬雪虽这么说,不过心里还是在想,今年送了,明年人家估计还得送,年前也要多费心思,准备些像样的节礼才好,这才不算失了礼数。
夫妻二人心里都有数,这是因为夏三爷各处走动了,就为了他们山庄的生意,那些人人精似的,知道他们和夏三爷有关系,那不是想着再亲近一点吗?
也不知夏三爷到底是什么身份,心里好奇,可是也不想去弄明白,知道太多对他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糊里糊涂的就挺好。
收到了这么多节礼,有些东西自己留着可以,但是还有吃食什么的,自家肯定是吃不了,就送去了方家和江家,过年尝些新鲜的。
平安睡着了,江敬雪就让阿玲看着孩子,自己和胡尚轩拿了东西去送。
先去的方家,结果方氏也在那里,便坐下说了会儿话。
临近中午才往江家走,村里来了货郎,正在大声吆喝,“快过年了,可就来这一回了啊,家里缺了什么可赶紧来添置,要是没赶上这一回,过年缺了啥的,那可没处买去。”
有人笑着说,“你这货郎倒是个不会说吉利话的,大过年说缺东西,你还想不想在我们村里做买卖了?”
那货郎拍了拍嘴,笑着说,“婶子见谅,我这人就是嘴笨,要不然早盘了铺子了,哪还用得着挑货担卖东西啊?婶子家里油盐酱醋可都买好了?”
这么一问,那人真过去买了盐,其他人家中缺了什么的,也赶紧去买。
又有家中堆了鸡毛鸭毛的,赶紧来了卖了,可以换成铜板,也可以换成自己需要的东西,以物易物。
方氏说道,“家中花椒没了,过年做菜要用,去买些,也不知这货郎有没有带来。”
这时候香料可是珍贵的东西,野生花椒倒是也有,只是味儿不同,卖的这种还是要更好一些。
几人过去买了些东西,那货郎又笑着恭喜,说是方家郎君要定刘家的小姐,真是大喜事,方氏要做刘家小姐的姐姐了。
方氏说道,“你消息倒是灵通,这也还没定下。”
她不想多说,没定的事情都不经念叨,越是念叨越容易事与愿违。
事实上这货郎说这样的话,都让她觉得心里不舒坦,村里都没人这么肯定的说,外面的人倒是知道了。
如果这样的话传到刘家人的耳朵里,只怕是不舒服。
那货郎笑呵呵的说,“哎,那也就是提笔沾了墨,迟早落到纸上的事,先恭喜您家有喜事了。”
买了东西就走了,方氏说道,“也不知这事儿是怎么传出去的。”
江敬雪道,“人人都长了嘴,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是还没成的事,也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过这么传的确是不好。”
不过她又想着,前几日也去过镇上,也遇上了些人,也没听谁提起过,这货郎倒是第一个。
几人都有些疑惑,送了东西去江家,江敬雪和胡尚轩也就回去了,路上都还在说这事儿呢。
江敬雪想不明白,胡尚轩道,“我却有几分猜测,也不知准不准。”
江敬雪好奇,“尚轩说来听听。”
“前几日大舅和大舅母不是回了一趟渡桥村,那货郎正是渡桥村的人。”
江敬雪眨眨眼,“你怎么知道他是哪里的人?”
胡尚轩笑笑,“他虽不常来,但却是子承父业,以前他父亲常来村里的,他跟着来过几次,我还记得。”
江敬雪不得不佩服他的记性,怪不得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还能考中举人呢,脑子好用真不是吹牛。
“这么说来,是大舅和大舅母说出去的?”
胡尚轩摇了摇头,“事实如何咱们也不知,只是想着舅母的娘家和那货郎在一处,先前也没听人说,时间对得上,许是回娘家和娘家人说了说,娘家人又在村里闲谈,这才让货郎听了去。”
江敬雪觉得八九不离十,有些气愤,可是这话又不能往方家说,都快过年了,要是文氏知道,又要动气,家里吵吵闹闹的也不合适。
“大舅母这人实在是……”
她叹了口气,又说道,“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