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时又想到李泰,这个儿子也是绝顶的聪明,有如此的心智手段,若不是用在坑害兄弟上,而是用在***安邦定国上,那可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幸……可惜呀,老四,你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
“你认为该怎么办?”李世民问房遗直。
房遗直郑重答道:“臣认为有两点,一是应立即封闭城门,防止刺客外逃;二是立即调动雍州刺史府和刑部的差役,针对太平坊及附近几个坊进行重点查访,捉拿刺客。”
李世民听了,不点头也不说话,房遗直提的办法,中规中矩,是办案的常规思路,没什么问题,但也没什么亮点。但李世民要的不是这个,搞的动静这么大,那不是满长安都知道天家骨肉相残了?十几年前的玄武门之变,搞的天下震动人心浮动,李世民用了十几年时间才让大唐的百姓和官员忘记那次的悲剧,十几年后的现在,他不愿看到那一幕再次重演。
就在李世民困惑之际,眼角余光扫见房遗直身后的东方云抬头看向自己,似乎有话要说,李世民抬起头,饶有兴趣的问东方云:“案发时你就在旁边,你怎么看?”
“由内及外,外松内紧。”这正是东方云求之不得机会,此时不说更待何时?但东方云知道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急,所以不疾不徐说出了八个字。
李世民很感兴趣,认真的看着东方云问道:“怎么个外松内紧,怎么个由内及外。”
“吴王殿下当街遇刺,不宜全城大肆搜捕,更不宜封锁城门,因为一旦大张旗鼓查案难免谣言四起,会造成朝野震动、百姓恐慌,对舆情不利,对朝廷大局不利。”东方云没有立即详解对策,而是从政治和大局上先站住了脚,家丑不外扬,天家更要遮丑,皇帝也是普通人,也不愿意百姓知道儿子们手足相残的事,所以东方云这一条完全是迎合一个普通父亲的朴素想法。
李世民虽没有立即表态,但心中暗自赞许,此人懂政治顾大局,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对了,当时文成公主出事时东方云就出了不少力,朕当时就说,不可小看了此人,现在看来,当时没看错,果然人才难得。
东方云不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见李世民没有打断自己,便继续说道:“吴王殿下刚刚识破了假刺客的身份,还不到半个时辰,灭口的刺客就到了,说明刺史府内有贼人的卧底,而吴王在抓到那假刺客后,当即就封锁了消息,连刺史府大牢内负责看押假刺客的狱卒们都不知道抓到的是什么人,内线卧底竟然能知道,说明卧底眼线一定就隐藏在吴王身边,甚至不排除是刺史府的高级官员。”
李世民看向房遗直:“你看呢?”
房遗直一边暗自惊叹东方云的见识透彻,一边暗道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他暗自懊恼,但也只能老实回答皇帝的话:“臣认为有理。”
“继续说。”李世民对东方云说道。
东方云侃侃而谈:“单单着眼于刺客,未必能有收获,因为臣和房将军在进宫前已经到了刑部,而且为了等刑部马尚书已经耽误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全城搜捕刺客,无异于大海捞针,且不说此时刺客若是腿脚快已经可以出城了,就是找到了,搞的满城风雨,也得不偿失。但若将视线从刺客身上移开,臣认为,此案不同于一般的凶杀案,可以看做是一个团伙配合作案,刺史府内的眼线刺探到了消息,将消息传出,外面的刺客出手灭口,这里面至少需要两个人:即刺史府的内鬼和外部的杀手。”
说到这里,东方云故意顿了顿,抬眼看了看皇帝,只见李世民微微点头,显然李世民已经明白了东方云的办案思路,不查刺客,只揪卧底,只要找到了刺史府的内鬼,就能顺藤摸瓜弄明白幕后之人,至于那个刺客嘛,寻出了幕后之人,刺客抓住与否也就不重要了。
“说下去,朕听着呢,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李世民见东方云停顿,鼓励东方云继续说。
东方云继续说:“查案方向关键在两点,其一,由刺史府外的官员接掌刺史府,彻查刺史府的内鬼卧底,臣的意思,刺史府现有的官员,尤其是今日跟吴王有过接触的官员,在排除嫌疑前,暂时都要看管起来,待甄别完成后再行启用。其二,吴王当街遇刺已经发生,刺史府的官员和太平坊的武候都看见了,那些武候兴许现在已经把这事当做谈资说出去了,此事想掩盖是绝难掩盖住的,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在民间流传难免会走了样,所以既然难以掩盖,索性就不掩盖。只是……”
说到这里,东方云又顿住了。
李世民正听的入神,见东方云不说了,急忙催促道:“不掩盖,怎么个不掩盖法,说呀,不要怕,大胆说。”
东方云谨慎的说:“只是需要用另一个故事掩盖真实的故事,而且要足够惊人的故事,比如吴王殿下要进宫见驾,半路被胡人刺客所伤,刺客逃窜,雍州刺史府全城缉拿胡人刺客……”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0)传奇宝物系列之3:(一)常燃鼎、(二)常坚冰、(三)松风石、(四)变昼草。(一)常燃鼎:这是一种不用生火就可以做饭的宝贝,记载于《杜阳杂编》,是一个不知名的藩国吴明国进贡。(二)常坚冰根据《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