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风起长安> 478. 大唐秋色(二十二)晋王的心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78. 大唐秋色(二十二)晋王的心思(1 / 2)

东方云皱眉,宫里来人叫?不会是晋王吧,庾华板着脸说了句:“去吧,应该是晋王,最近他派人找了你好几次了。”

东方云心里一震,晋王派人找自己,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他来不及想太多,既然是晋王叫,必然有事了,所以赶紧转身出去了。

太极宫,李治见了东方云,异常激动:“你去哪了,这些天找了你多少次了。”

东方云看着李治,这少年的关心是真挚而诚恳的,李治打心里倚重敬佩自己的学识才智,视自己为良师益友,而不是利用自己,这是李治跟李恪决定性的不同。

李治见东方云看着自己不出声,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上,面露不解之色:“我哪穿戴不对吗?”

东方云一笑解释道:“不是,多日不见,我也确实想念殿下。”

李治长长出了口气:“你回来就好了,这些日子,你不在,我连个打商量的人都没有。你干什么去了?”说着李治拉着东方云坐到炉边,乐呵呵的开始烹茶。

趁李治烹茶的功夫,东方云将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简单说了,只不过他的故事进行了修饰,一是隐去了自己去九嵕山的真实目的,只说自己想出去散心,二是他没提柳家和裴家分别经营的那些不见天日的营生,若是真说了,难保李治不会一时气恼去禀告皇帝,所以他只提到薛承等人在九嵕山欺上瞒下贪墨不法,绕是如此,李治听了也是拍案震怒,义愤难当。三是他也没提自己跟柳奭和裴宣机分别达成了协议,至于亲眼见到薛承被伏击灭口,自己被带到终南山跟裴宣机见面一事更是一字未提。

隐去了关键的要点,为了让李治不至于起疑,东方云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了刘家镇祭社的盛况,又提到自己在九嵕山上如何被薛承算计,如何在山洞吓唬守卫逃脱,如何在山下料场解救人质,又讲到了生平仅见的火羊阵,说到高潮处,李治手中的火筋竟掉落在地。

听到最后,李治不由得露出羡慕的神情,啧啧赞叹道:“真羡慕你,有机会能出去,外面天地那么大,有机会见识这么多人间疾苦,人心险恶,利欲熏心,百般算计,这可比在书上读的精彩多了。圣人也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我深居宫中,想行万里路父皇也不会同意的,哎……”

“确实,世道人心,忠奸善恶,君子小人,在书本上是读不到的,”东方云点头:“书上讲的都是大道理,但世间的是非曲直太复杂,很难说清谁就是对的,谁是错的,”他突然想到了独孤芸,继续说:“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兄长离奇死亡,她一心调查兄长死亡的真相,想着为兄长报仇,可是查出了真相后,却发现兄长竟也不干净,跟人合谋干了不法的买卖,分赃不均被人杀害,当她查出真相之事,得知兄长竟然是那样的人,心里是多么失望,原本在她心中最亲密最高大的人,突然成了不法之徒贪财的小人,她的内心该经历怎样的煎熬?”

李治不知道他与独孤芸的纠葛,自然听不出这其中滋味,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皇陵那边出了事,我数日前就听说了,父皇震怒,下令严查,可是就算查出了真相又能如何呢?朝廷中不知还有多少薛承这样的蛀虫,而且薛承不过是区区工部主事,芝麻大的小官,他敢在昭陵动手脚,说他没有后台我是不信的,他的身后说不定就是哪个尚书或是宰辅重臣,真要查出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杀头,多少人要抄家呢。”

东方云一直在留心观察,李治说这番话时虽然带着义愤,但更多的则是感慨,他有一种超出他年龄的通透和洞悉世事的精明,这些本不应该出现在李治的身上,东方云心里试图寻找一些词来形容这种状态,成熟吗,不准确;高屋建瓴吗,也不对,那是什么呢?

正沉思间,东方云的思路被李治的一句话打断了:“最近父皇总是唉声叹气,我知道他在为大哥的事发愁,我想安慰父皇,又不知道该怎么宽慰,你帮我出出主意。”

东方云看着李治的目光,当即就明白了。李治哪里是想安慰皇帝,分明是想找机会多跟皇帝沟通交流,让皇帝多关注他,李治虽然表面上说对储君之位没有想法,但心里哪能一点念想也没有呢,少年的心是炙热火辣的。

东方云微笑着,给李治斟了半碗茶,笑着一指茶碗:“殿下,茶凉了自然味道不好,但如果太热的茶,比如这刚倒进碗里的茶,现在就喝着会不会烫嘴?”

李治眼前一亮,似有所悟:“你的意思是,让我最近尽量少跟父皇谈大哥的事?”

唐代人文趣事之唐代人民吃哪些青菜?1、菠菜,当时称为“波斯草”,也叫“波棱”,叫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这是波斯人带来的缘故。2、芹菜,唐朝是叫胡芹,据说魏征就喜欢吃胡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魏征有高血压。3、大蒜,唐人叫它“葫”,当时的和尚是不吃大蒜的,因为认为他“臭秽不净,能障圣道”。4、香菜,当时称“胡荽”,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又是胡人带来的外来菜。5、黄瓜,当时叫“胡瓜”,又是外来物种中国化的典范。6、茄子,当时称为“昆仑瓜”或“伽子”,就是护法伽蓝神的“伽”,唐代僧人拿茄子做斋食的,因为这种食物是从印度传来的。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