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风起长安> 96.政事堂扩大会议(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6.政事堂扩大会议(四)(1 / 2)

“怎么会弄成这样?”魏征重重的叹了口气,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王运生的奏本呢,他还说什么了?详细经过是怎样?”

崔敦礼抬头看了看李世民的御案,见李世民没有将奏本给众人看的意思,便只好自己解说道:“据王运生奏本所说,魏王从江州刺史府借调了一百二十人马,趁夜奔袭洪州刺史府,当晚就将王君范抓了起来,连夜在城内张榜安民,让百姓放心举报王君范贪墨不法之事,说是要 还洪州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崔敦礼话没说完,被李世民突然打断:“太子,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善后?”

听了崔敦礼的叙述,李承乾正自满心欢喜,盼望变民中有人煽风点火,暴起发难,自己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了。不料想父皇突然问他,不免有些惊慌,不过李承乾反应也并不慢,略定了定神便想好了应对之词:“刺史府被围,刁民虽然可恶,但朝廷万万不可兴兵弹压,四弟的安危要紧。但洪州之事非同小可,万一有人心怀叵测,煽动暴民造反,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儿臣认为朝廷应该早做准备,调集兵马在洪州外围策应,以防不测。万一情况失控,朝廷也能立刻应对。”

听了李承乾的话,李世民不表态,看向了魏征。

魏征跨前半步说道:“太子提前谋划应对之策,所虑不无道理。但臣不主张调兵,洪州之事,与造反不同,百

姓们是因为不明真相才奋起包围刺史府的,以为朝廷要法办王君范,他们只是希望能救出王君范。现在看来,所谓王君范贪墨并灭口灾民之事,怕是另有内情。如何处理善后,才是洪州一案的关键。臣以为只要能秉公处理,不偏不倚,给王君范、给洪州百姓一个公正的说法,洪州便可人心安定,刺史府被围之事便可平息。如若调兵,即使兵马不进洪州,本来只想讨要公道的百姓,见朝廷大兵压境,也会认为朝廷决意征缴,反而会狗急跳墙,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王运生只带了十几名亲随前往洪州,不光因为没有兵符和调兵诏命,恐怕也有不敢刺激变民的意思。”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赞许:“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就在魏征说话之时,一个内侍在殿门口探头探脑的往里张望,内侍副总管许德明心知一定是有事禀报,慢慢退了几步,绕了一圈来到殿门口,那小内侍在许德明耳边嘀咕了几句,许德明皱眉,一摆手示意小内侍退下。

许德明看了看御案后端坐的李世民,他情知皇帝此刻心情不好,现在过去怕是要触霉头,但若不报,他又怕担责任,所以许德明站在原地竟有些不知所措。

这一切早被李世民看在眼中,看着许德明问:“什么事?”

许德明见皇帝问,不敢停留,一溜小跑跪在李世民面前,刻意陪着小心

捏这嗓子说道:“回陛下,兵部侍郎褚遂良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还未说话,崔敦礼跨前一步:“陛下,臣进宫之前,让褚侍郎在兵部等候,若江州还有奏报,让他直送进宫。”

众人一听都明白了,必是江州方面又来了消息。

“快,让他进来。”李世民急忙说。

褚遂良跟着内侍进殿,来到丹犀下,跪着呈上一封皇绫封面的奏本,李世民也不等内侍呈递,已经自己走下丹犀,接过奏本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两封,便先展开上面的细看。

看了几眼,李世民便点头含笑,看到最后,李世民举着奏本在空中晃了两下,微笑着说道:“王运生能随机应变,很好,他的差事办的不坏,他在刺史府外和百姓首领谈判,百姓们起初提出立刻释放王君范,王运生说这个他不敢擅自做主答应,但他保证王君范会受到公正处置,朝廷不会有人难为他,他提出百姓们先解散回家,留下乡老里长观察朝廷后续的处置,但百姓们说,一日不放王君范,他们就一日不散,就围着刺史府。王运生已经跟首领达成协议,允许外面向刺史府运送粮食补给,王君范每天早晚在刺史府大门外露面两次,以示没有遇害。”

众人一听,除了李承乾和侯君集,都长长出了一口气。

李世民又展开第二封看,但很快就脸色阴沉。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李世民拍了拍第二封:

“这是洪州上百名乡绅耆老,代表洪州数万百姓,联名保王君范的上书。他们说王君范是难得的好官,是给洪州百姓造福的父母官,他们质问朝廷为什么要抓王君范,让朝廷给洪州所有百姓一个说法,不能以子虚乌有的罪名加害王君范,他们还要给王君范立生祠。”说到这里,李世民咬着牙:“王君范看来是个好官啊,否则洪州的百姓不会如此拥戴。”

所有人都已心中雪亮,洪州一案,所谓的王君范私吞赈粮,又征收租庸,就是一桩冤案,是有人故意栽赃王君范,而那些所谓证据,必然全系捏造,至于谁是幕后主谋,已经显而易见了。

李世民问:“议一议吧,该怎么处置。”

本来第一封奏本说李泰性命无虞,李承乾心里一百个不高兴,只是不敢显露,但听皇帝讲第二封奏本内容时,皇帝已经承认王君范是好官,已觉得事情的尚有可为。偷眼看向皇帝,恰好李世民也正看向他,慌忙低下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