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风起长安> 47.声东击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7.声东击西(1 / 2)

尉迟宏皱眉问:“既然是从地面上撤退,那么他们是往南还是往北呢?”

吴冬生分别指了指南北两个方向:“南面是乐府和崇敬尼寺,北面有武侯铺,房将军,如果由您来谋划,您怎么选?”

房遗直说:“常规来说,我选南面,避开武侯。”

“巧的很,昨晚乐府和崇敬尼寺都有人恰好看到有一伙人从他们附近经过,其中一个还扛着一个人,而且他们穿的都是红衫。”吴冬生说道。

“红衫,带的白幞头吗?”房遗直想起了吴冬生从洛阳回来后报告的。

“对,都是白的。”吴冬生肯定的说。

房遗直陷入了沉思。

吴冬生指着乐府的方向说:“经过排查,周边的百姓有三个人听到了打斗声,而且这三个人都咬定贼人们向南逃了。”

房遗直看向乐府的方向,他突然提出质疑:“这些贼人怎么会如此大意?偷袭时被人发现,撤退路线也被人知道。”

“您说到点子上了。”吴冬生严肃的说:“昨晚的事,从发动袭击的突然性、特制的箭镞还有特意携带了松脂油,再结合他们之前在承恩老店偷袭时的层层部署进退有度,这伙贼人可不是大意鲁莽之辈,相反,他们行事十分的谨慎周密。一伙行事谨慎周密的刺客,精心预谋的劫持,一定会早早规划安全稳妥的撤退路线。而从我们查到的线索看,贼人们既没考虑周边的环境,又没算计到周边

百姓会听到,还大意到撤退时被乐府的伶人看到。出现这么多纰漏,这不奇怪吗?”

“所以他们这些是给我们看的,想转移我们的视线。”吴冬生还没说完,房遗直已经想到了答案。

吴冬生又抹了把脸上的汗:“我断定刺客向南撤退是假象,是虚张声势的,之所以这么干,是为了掩饰他们真正的撤退路线。”说着,吴冬生指向了北面:“我猜想,他们放火是为了制造混乱,武侯和不良人赶来时,看见大火,先想到的一定是救火,而那些伪装成逃命百姓的刺客就会被忽视。”

正在几人说话时,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官员一瘸一拐的小跑过来,房遗直认得此人叫窦怀祖,原是一名郎将,三年前在与吐谷浑骑兵作战中腿受了伤,无奈退伍。他是尉迟恭的老部下,据说跟尉迟恭有过命的交情,为了给窦怀祖在长安谋份差事,一向骄横的尉迟恭带着他亲自上门拜访房玄龄。当时房遗直就在场,尉迟恭不仅低声下气的求房玄龄,还让窦怀祖当着房玄龄的面脱下衣服,展示他一身的战伤,房玄龄看在尉迟恭的面子,只得跟吏部打了招呼,给窦怀祖寻了个万年县县尉的差使。

长安以朱雀大街为界,以西为长安县,以东为万年县,靖安坊在万年县境内,靖安坊出了案子,正该万年县县尉管辖。

窦怀祖显然比三年前胖了许多,但精悍之气尚在,

只是由于腿伤,走路时一高一低,略显滑稽,他认得房遗直,到了跟前分别给房遗直和尉迟宏分别见了礼:“房将军、侄少爷、吴旅帅,都查过了,靖安坊北面,只有一处民宅在六月十八以后有生人进出。”

房遗直看向吴冬生,吴冬生解释:“策划这样一场劫持,刺客需要掌握小院护卫的数量、活动规律和人手变动,才好根据坊内周边的环境选择动手和撤退时间,制定撤退路线,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附近寻一处民宅,就近观察,同时也是撤退时的中转据点。东方云是六月十八转移到这间小院的,那么六月十八以后在附近出入的生人的嫌疑最大,而我已经判断出他们的撤退路线是向北,所以我判断他们的据点应该就在坊北。”

说着,吴冬生对窦怀祖说:“请窦县尉带路,咱们看看去。”

房遗直三人跟着窦怀祖刚到那民宅门口,就已经确定这就是吴冬生要找的贼窝了,首先,临近武侯铺,武侯铺里但凡有丁点动静这边立刻就知道;其次,这里距离东方云的小院只隔了一个街口,这里的人只需出门走几步到街口,就能观察到小院;其三,这个宅子两侧的邻居的门口已经青草及腰,显然已经很久没人住了,不用担心左邻右舍起疑。

窦怀祖说:“就是这里了,街对面的人家说,这家人六月十九搬过来的,来了之后白天没人进出,

但晚上进出的人频繁,而且有时候人还不少,前天天黑前光是酒就运了七坛,昨天一早就把七个空酒坛运出来了,如果只是寻常人家,不可能一晚就喝七坛酒。”

“走,进去看看吧。”吴冬生推门而入。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长安民居,一进院门就是一间不大的门屋,周围是有顶的墙围起来的回廊,门屋后面是院子,正对面是一座三间房的悬山式平房。

(笔者注:我们今天把北京的四合院叫做“明清四合院”,很多人误以为这种合院式的建筑是明清时期才有的,但真实情况是“明清”二字只是表明这种合院的建筑年代是明清两代。合院式的建筑是我国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唐代的民居就是这种类似的。本文中描述的,就是以唐代长安的普通民居为模版。)

吴冬生没有急于进入中室,而是站在院子中间环顾一圈,回廊下种着菊花和芍药,院子的东北和西北角分别种着一颗槐树和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