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烟灭,冤冤相报何时了,其势已经大成,为子孙计长远,罢了罢了。况且关家势力大不如前,与水家合作,才让关家维持了这诺大的家族,势不如人啊。
其实要非天下大乱,绝无我等机会,况且谶纬流传,都说王莽天命所归,金凤再现,盛世之兆,他登基是早晚的事而已,多少刘姓宗族明哲保身啊,虽然你答应我老婆子了,报仇雪恨,报国兴邦,可人力岂能胜天,他找到自己金凤坐骑的事,我已经得到确定消息了,旁人也给我了佐证,他还有一个帮手,天庭的天将,名叫小杨的熊人辅佐。
王莽确实跟你义父一样,是天庭下凡的神将啊,以前有所怀疑,如今不由不信,这也是给我的一个打击,筹划了多年,却不能去报复,哎,得过且过吧。为了关家子孙平安,我也不想那么多了。而且定沁回来也不短了,你也别去练兵了,你和定沁多亲近,培养下感情。子孙繁盛才是正道,挑过日子,办个订婚仪式吧。”
无病点头道,“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他若对百姓慈爱,造就大治之世,何来反他?
三圣母叹气一声,“关家有子弟潜伏在紫衣卫,他一直恨王莽,不满关家将他派去做卧底,他又一意孤行,自作主张,击杀王莽。”
三圣母停下,看着无病,鲍无忌低下头,库艾伯庆慢慢喝着茶,“无病,你为何帮助王莽,攻击那些围杀王莽的人?”
无病刚要说话,三圣母又道,“他的代号是青隼,你为何杀了他?你看不出他的武艺有关家的功底吗?”
无病叹息,“我确实不知是关家人,之所以帮助王莽,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为王莽的政策,长远看来,对家国有利,他确实兴盛了教育,乡村庠学开遍了郡县,以启化民智,人才得以大大涌现。
又有木牛流马、驰道、迅固土、制糖、采盐、远海捕鱼、开采火油,这些改变了生活,那些瓷器、丝绸、新式布匹和农业技术、新车、各种大工场、造船、港口、货运,每一项都给朝廷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也改善了生活,自此国富,国力上升。
他的方略与义父所教极为相似,国之所强,在于人才储备,而后大力发展工匠业、农业和商业,有人才推动,工匠业、农业和商业三业鼎盛,工匠业、农业又是国之根基,如此富国强兵,实现文治武功,百姓终会安康。
几年前,王莽在洛阳兴修水利,挖出一青铜尊,为周成王所造。铭文曰:唯王初堙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
王莽常说,猎猎旌旗护卫中原,昭昭兵戈护翼王上,是故中国成也,中国之地,炎黄子孙之老宅也,宅兹中国,先祖奋勇,开疆拓土,襄成文武,昭烈庄宣,血脉延续,文明传承,前仆后继,壮我华夏,故有如今之北疆南国,西域东土,神州之地,永固金瓯,此中国二字自炎黄二帝传承至今已逾三千年。王莽毕竟励精图治,于国有大功。私仇事小,岂可因私毁公,断我华夏之擎天绝立之势。”
三圣母点点头,“其实,这才是你一直的想法吧,可王莽要革了汉家的血脉呢?”
“都是炎黄子孙,有德者居之。”
“呵呵,倒是我没你眼界大了。罢了罢了,我和你大伯,还有无忌商量过了,当初决定送你当皇帝,而今我俩打了退堂鼓,那也得有所补偿,大月氏局势不稳,你训练的人马就待命吧,待筹措好物资,防患未然。一旦大变,由你带队平息内乱,维护公孙家族利益,待功成名就,大月氏许你个万户侯如何?”
无病抱拳,“皇帝不喜,何来万户侯,我不在乎这个。三姨娘,大伯的事便是我的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需要我做什么怎么做,尽管吩咐就是了。”
三圣母点点头,“早年义父说过,无病为人义薄云天,仁义无双,视功名如粪土,今日果然啊。”
无病刚要说话,三圣母又道,“田馨是王莽的义女,但比亲女儿还亲,你和她近一年没见,可长期书信相通,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三圣母推过一个木盒子,无病轻轻打开,是无病与田馨往来书信的誊抄本。
无病心内一沉,自己砍了青隼一刀,正中大腿,确实如不及时止血,必定死亡,可终归是死在了白甲兵的手上,但无病救助王莽,坏了青隼的事是实情。
无病刚要说话,三圣母又道,“罗启兰和上官梓桐是紫衣卫的人,你们巧遇,这一年,也多书信联系,你还委托了龙牙在长安调查她们的经历,虽说是为了查清多年前的事,策反她们,而今你对王莽有称臣之意,那让龙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又有何意义?而且你与她们的情愫,是否影响了你对王莽的评价!”
三圣母字字诛心,无病心中酸痛,人无信不立,那是无病答应罗启兰和上官梓桐的事,还有什么可解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