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忍, 搏一搏,等你们上大学就轻松了!”
这是高中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根本就是个谎言,或者说, 是个可选择性的谎言。
当时选择相信就好了,过了高中, 就千万别当真。
如果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爬过去, 大学是一片角洲, 表面平缓开阔, 基底全靠沉积。有人步步稳健, 四年下来积淀肥沃;也有人躺平流过,汇入社会的汪洋大海慌不择路。
大学让自由者更自由,也让自律者更自律。大学过后,才是断层式的对比。
分明是没课的周六, 寝室里却空荡荡。盛夏和室友们都在图书馆, 搜罗这一周教授们给的“书单”。
文学系就是如此, 课下阅读占大头。总有人说文学系课少,轻松,殊不知一列列书单,就是专门排课也看不完。
盛夏和室友不在一个专业, 她所在的古汉语文学专业只有个人,两男一女,这比例简直奇迹,整个文学系的男女比例1:9.
但是教授里边,男女比例倒是均衡。
辅导员戏说:“看见没,男生们不要气馁,在文学系坚持下去的男士, 不是大仙就是大牛!”
确实都是大牛。
几乎每一节课都在刷新盛夏的认知,那些看过的书的作者、教材的编纂者、大儒大士的后辈,站在讲台上对着你侃侃而谈,趣事中的友人,尽是传记上的人物,这感觉着实神奇而美妙。
盛夏的导师谭教授教古代汉语,人称谭公,在系里人气很旺,听说上课幽默诙谐,像吐槽大会。
大一上学期暂时还没有他的课,但谭公说要先见见他们位“敢为人先”报了古汉语文学的勇士。
盛夏因此推掉了张澍的约会。
张澍看着微信里盛夏的回复,拧了拧眉头。
这是她第一次拒绝他的约会邀请。
这学期也才两周,这拒绝概率,100%了。
上周她说周六要参观校史馆,周日要与室友小聚,拒绝了他;这周又是要和导师见面。
理由倒是都充分,张澍却莫名感觉不是这么回事。
毕竟参观校史馆、和室友小聚都花不了一整天,挤一挤,时间门还是有的,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也行啊?
她似乎对“约会”不是那么期待,隐约还有点排斥。
没办法。
这是他的过错,第一次约会给了她不好的感受。
张澍没去图书馆,趁空闲把论坛扫了一遍。
在APP、小程序泛滥的年代,就连他们附中都有稍显时髦的“信风”小程序,而作为全国数一数一的计算机系,系内学术交流还用着最传统的BBS,这属实让张澍没想到。
论坛界面显得很有年代感,但内容足够与时俱进,没让张澍失望。
干货,全是干货。
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张澍都先浏览一遍,一些精华帖收藏起来,结合自己的课表,做了简单的规划。
他需要自我补习。
计算机系与院内其它系不同,竞赛生占比过半,张澍宿舍里就只有他是纯高考生,其余的,一个国际信息竞赛金牌,一个银牌,还有一个通过“创新型人才”进来的,参加过国际机器人大赛。
张澍除了物理数学类课程稍占优势,专业课将是被碾压的态势,到了期末可能会比较吃力。
虽然才刚开学,已经窥见端倪。
毕竟对于信息竞赛生来说,大一的专业课就跟玩儿似的。
这是他人的先发优势,没办法短期超越。
一步步来,焦虑左右也无用。
下午五点,张澍离开寝室,轻车熟路去河清大学。
山不就我,我便就山。
室友都调侃:“张澍对河清的路恐怕比海晏熟。”
还真是这样,他没怎么逛过海晏,因为搞不懂几个大男人在一块,有什么好逛的?
他们看见湖光水色,只会“这片还挺好看”,看见亭台楼阁,只会“这亭子不错”,看见树荫下搂抱的男女,还会骂骂咧咧“臭情侣”。
无趣。
张澍不如去河清被别人骂“臭情侣”。
-
谭教授就住在校内,盛夏和两位“同门”一块,买了些水果上门拜访。
在河清,像文学系这样从大一开始就有导师的不多,相比其他学院热热闹闹的赛跑局面,文学系相对乌托邦,被称为“清贵门庭”。
不过也仅仅是相对,毕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
走进屋子,书墨气息扑来。
谭教授家里还是一十年前的装修,皮沙发上盖着一层白色角巾,背后是一整面的书墙,地面、茶几都堆满了书。教师节刚过,屋里摆着许多花束,包装没拆,康乃馨已经蔫巴。
谭公从电脑前抬起头,头发花白,腮帮子烙上了老年斑,目光炯炯,从老花镜上边斜过来,“来啦,坐下等等,我回个学生的邮件。”
盛夏人落座,老师看着和蔼,他们却不算自在。
谭公兀自嘀咕着:“欺负我这老头,这邮件,从教师节那天回到现在,还未了结。”
一男生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