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奋斗在五代末> 第四十八章 战事开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战事开启(1 / 2)

显德四年二月初,淮水正处枯水期。

周朝八万精锐禁军从开封出发,兵分两路,延汴河以及涡水南下。

汴河与涡水皆是淮河支流,辎重粮草通过船只顺流南下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除禁军外,另有二十余州的五万州军受到郭荣征召,他们先于禁军出发,一路修桥搭路,分批赶赴淮南。

由于被禁军吸血,大部分州的州军早已老弱不堪,他们没有上正面战场的资格,主要负责修桥铺路、搬运辎重等体力活。

郭荣此番举大军南下,随行还带了一支特殊的部队,那便是周朝刚刚组建的水军。

去年亲征淮南时,郭荣就在南唐的水军上吃过大亏。

周军跨越淮水作战,粮秣只能通过浮桥运往淮南,由于浮桥无时不受到南唐水军的威胁,周军必须时刻派重兵把守浮桥方能确保粮道的安全。

可即便有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领重兵坐镇,这浮桥依然屡次被南唐水军截断。

幸得殿前司士兵拼死奋战,多次击退唐军,周朝才始终维持着岌岌可危的淮河浮桥,让在淮南作战的十余万大军不至于粮道断绝。

郭荣返回开封后,痛定思痛,命令在淮南俘获的南唐工匠建造战船,又在开封城西门外挖了个名为“金明池”的人工湖训练水军,并从禁军中遴选三千善于游泳且不晕船的士兵,组建了周朝第一支水军部队。

携八万禁军精锐,五万地方州军,再加上三千新练水军,郭荣此番气势汹汹南下,目标直指南唐在淮水南岸的重镇——濠州。

自寿州被李重进攻破后,濠州就成了南唐在淮南的最前线。

濠州州治钟离县位于寿州以东一百五十里,北临淮水,具体地址大约在今日的安徽凤阳县东北部。

守将郭廷谓乃是唐时名将郭子仪的直系后裔,他出身将门世家,濠州在他经营下修筑了大量防御设施,以逸待劳,静待周军的到来。

显德四年的二月中旬,郭荣领大军进抵寿州,并下达了将寿州州治北移的命令。

寿州州治本来在淮河南岸的寿春县,若是郭荣此次亲征失利,则寿春这座坚城有可能再度落入南唐之手。

为除后患,郭荣先是下令在淮河北岸新修下蔡县城,作为寿州的新州治,并将寿春百姓迁往下蔡,接着再将原本的寿春县城付之一炬。

排除后患后,郭荣于二月末率军离开寿州,沿淮河东进,直扑濠州州治钟离。

早在二月初,新任郓州节度使李重进就已率三千州军抵达寿州,李延庆这位衙内指挥使也随军南下。

郭荣亲领大军入驻寿州后,李重进就地担任淮南道行营都监,也就是周朝在淮南的战时副指挥官。

至于正任指挥官,也就是淮南道行营都部署的差遣,则由南下的郭荣亲任。

后世常说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也就是将士兵的日常操练权与士兵的战时指挥权分离,以至于军队战斗力孱弱。

其实这将不知兵的情况,早在五代就已出现,尤其是周朝,可谓是经常出现。

就比如此次郭荣亲征淮南,李重进虽然还挂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头衔,但他早已不再负责侍卫亲军的日常操练。

整个侍卫亲军的日常操练,都由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的韩通负责。

可此番郭荣南下,韩通却并未随行,而是留守开封。

南下的五万侍卫亲军全部交由李重进指挥。

李重进的情况并非个例。

去年上半年,周军围攻寿州,寿春城四座城门被侍卫亲军团团包围,其中只有南门与西门的战事由侍卫亲军司的武将指挥。

余下两座城门的主将都不是侍卫亲军司的武将,而是由朝廷委派的环卫官担任。

环卫官,又称武散官,空领俸禄而非实权,用于安置闲散武将,兼有储备将才的作用。

环卫官常日里并没有正式差遣,只是在开封随时待命,等待皇帝的委派。

在战时,皇帝会委派环卫官出任地方的临时长官,或者担任禁军的临时指挥官。

当初李延庆担任滁州推官时,临时出任滁州知州的马崇祚就是一名环卫官。

朝廷实行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策略,正是为了限制禁军武将的权力。

长期训练士兵的武将必然深受士兵的爱戴,而在战时,他们却无权指挥士兵,这会大大降低禁军作乱的可能性,代价就是禁军的战斗力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

在历史上,这一制度发源于五代乱世,本意是为了避免日益强大的禁军犯上作乱,在后来的宋朝得以成为惯例。

说回战局,在郭荣的指挥下,周朝十三万大军从寿州开拔,沿淮河水陆并进,于三月初二攻入濠州地界。

南唐最为强大的禁军早在去年就被李重进击溃于紫金山上,南唐在淮南的其他地方部队惧怕周军势大,皆不敢支援濠州,整个濠州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濠州守将郭廷谓自知周军势大难敌,但他妻儿老小都在江宁为人质,他只能做殊死一搏。

为抵抗周军,郭廷谓在濠州城外大修工事。

濠州城北靠近淮水,城外是一大片滩涂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