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庆将两份情报在父亲面前摊开:“排头这份,是寿州清淮节度使刘仁赡的生平履历,接下来一份则是濠州监军郭廷谓的生平履历。
刘仁赡作为寿州节度使,自是寿州当仁不让的守将,而郭廷谓虽然只是濠州监军,但其父郭全义生前曾是濠州观察使,在濠州守军中颇具威望,目前正任濠州观察使只是摆设,郭廷谓继承其父之衣钵,才是濠州实际上的真正守将。”
“刘仁赡与郭廷谓么?”李重进面色严肃地拿起两份情报,仔细地阅读起来。
按照李重进为郭荣制定的伐唐策略,周军在战争中前期,最核心的战术便是围点打援,以消灭南唐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
而这围点打援中的“点”,按照计划共有两个,正是寿州与濠州。
寿州是后世寿县,濠州则是后世凤阳县,两者皆是淮河南岸重要城池,也是南唐抵御周朝的前沿阵地。
两座城池历经南唐多年修筑,城墙高耸、精兵云集、城防严密,可谓是固若金汤。
而在这寿州与濠州以南,便是南唐缺乏防备的淮南腹地,南唐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寿州与濠州的城防营造中,自然不会再多花钱来维护南边城池的城墙。
若是周朝能够攻克寿州与濠州,那淮南其余的十二州便可轻松拿下。
按照李重进的构想,周军主力在渡过淮河后,就会以优势兵力围困寿州与濠州。
若是能一举破城那自然最好,而若是城防牢固,周军短时间内难以破城,那便采取围点打援的方针,诱使南唐派军队救援这两座城池,乘机在野战中消灭南唐生力部队。
孤城不可久守,只要南唐生力部队被周军成建制地大批消灭,攻破缺少援军的寿州与濠州两座坚城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战争如果真走到了围点打援这一步,那寿州与濠州的两名守将,便是李重进在淮南之战中最重要的敌人。
掌握两人的生平,摸透两人的用兵习惯,正是李重进目前最要紧的任务。
过了半晌,李重进缓缓放下手中情报:“光看履历,能得到的有用情报还是不太够,但总归有所获益。
这刘仁赡今年已是五十有六,从军近四十年,轮换过数次节镇,每到一地都能深得民心,其人又喜读兵书,用兵十分沉稳,淮南之战,此人也许最难对付。”
说罢,李重进又感叹道:“而且这刘仁赡已故的父亲也是濠州节度使,父子两人接替为濠州守将共计三十余载,城内必然将兵一心,这寿州城估计短时间内是破不了的,此次淮南之战必然演变为你所说的围点打援。”
南唐在边疆重要节镇内施行的是父死子替的政策,虽然风险极高,却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地方军队的战斗力。
而中原王朝早在前前代的后晋时期,就基本取缔了地方节镇父死子替的习惯,改由朝廷直接任命节度使,这虽然有效降低了地方节镇造反的风险,却也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
中原王朝为了维持军队战力,就不得不大力培植中央禁军,这就致使地方军队进一步边缘化。
此次周朝与南唐交战,也算是两种军事制度的一次激烈碰撞。
李延庆附和道:“寿州城经由南唐几十年经营,城墙高且厚,护城河深且宽,城内虽然只有万余守军,但依我看,即便八万侍卫亲军精锐也难以在两年之内攻克,围点打援方位上策。”
李重进轻轻点头:“你说得没错,对寿州自然只能围点打援,濠州守将郭廷谓履历十分简陋,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其年岁也较轻,今年不过三十五岁,想必从军也就十数年,也许能诱其出城决战,一举攻克濠州。”
“不过。”李重进话风一转:“这郭廷谓却是唐朝郭子仪的直系后辈,也许会有什么厉害的家传兵法也说不准。”
谈及唐代传奇武将郭子仪,李重进满是景仰。
对于立下天功再造大唐,又能全身而退安享富贵的郭子仪,此时的武将甚少有人不景仰,谁不想像郭子仪那般洒脱呢?
李延庆不由笑了:“这应该不可能吧,郭子仪一两百年前的人物,传到郭廷谓都第六代了,又历经唐末动乱,即便真有什么家传兵法,兴许也早就失散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些厉害的武将家里都会有本不外传的兵书,对这郭廷谓断不可轻视。”李重进此刻倒是迷信了起来,谁叫那郭廷谓是郭子仪的后代呢?
李延庆见状打趣道:“那阿爹你用兵如此厉害,我们家里是不是有什么秘不传外的家传兵书啊?”
李重进一听乐了:“我们李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户,哪能有什么家传兵书?你别做梦了。”
“我还以为有来着。”李延庆故作失望:“就是那种看了一遍就能用兵如神的兵书。”
“少贫嘴,我们李家没那种东西,为父练兵用兵的法门,那可都是在军中历练多年悟出来的。”李重进锤了锤结实的胸腔:“你若是想从军,为父现在就能让你如愿,保你十年后也能如为父这般用兵如神。”
李延庆当即拒绝:“不了不了,孩儿现在可没这功夫。”
对于从军,李延庆还是有些抗拒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