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挤眉弄眼,无声交流。
知青点发生的一切,江宁都不知道。他抱着包裹回到棚屋,开心地拆包裹。
姑姑给他寄了三包饼干,两包大白兔奶糖,还有半条烟,一件海军蓝的半袖衫,五斤粮票。
江宁把东西放到一边,开始看信。
这封信写得很潦草匆忙,信中说,她辗转得知江宁生病的消息,十分担心,想知道他现在如何了,如果有空,给她回封信。
江宁想想这个姑姑,自己处境不好,竟然还想着他。而原身的父母至今连一封信都没写。
他决定现在就回信,笔和稿纸都是现成的。他看了一下原主的笔迹,竟然跟他差不多。
江宁飞快地写着,说他身边有好朋友精心照料,身体已经恢复健康,乡亲们也很喜欢他,请姑姑不要担心,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只写信,江宁还觉得不够,他也想寄点东西。哪怕是亲姑姑也要有来有往。不能让她单方面的付出。
江宁翻箱倒柜一阵,一脸无奈,他这边实在没什么东西拿出手。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大白兔奶糖,这东西在乡下应该是稀罕物,应该可以换点东西。对了,还有烟,他又不抽烟,送礼,暂时也没想到要送谁。
他留下两盒烟,剩下的全装上,再拿两包大白兎奶糖,抓一把饼干,去找陈大娘。说明自己的来意,他想找村民们换点本地的土特产给姑姑寄去,他不知道行情,就想找陈大娘帮忙。
江宁也挺大方,一进门先给陈大山和他几个儿子递烟,再给孩子们塞糖和饼干。
陈家的几个孩子一看到奶糖和饼干,眼睛都直了,他们都挺懂事,拿眼睛瞧着奶奶,要等着她同意了才可以收下。
陈大娘想了想,示意几个孩子收下。
她对江宁说道:“要说咱们本地的特产,那可不少,山上的菌子蘑菇,花生黄豆小米,还有菜干果干,尤其是咱这儿的大枣,肉厚核小,吃起来贼甜。”
江宁说道:“大娘,我姑姑身体不好,我记得她以前有失眠症,那就多寄点大枣吧。”
陈大娘让他等一天,她去跟乡亲们淘换。
陈大娘做事风风火火,江宁一离开,她就拿着东西去找人换。她对于谁家有什么东西,谁家大方小气,是门儿清。
她一圈走下来,就换了两大篮子东西回来。
等她把东西拿给江宁时,江宁一脸惊讶:“大娘,怎么换了这么多?你可别贴了自家的东西给我?”
陈大娘朗声笑道:“这些确实是拿你的糖和烟换来的,你这就不懂了吧,你那两样是稀罕物,是高档货,有钱都不一定买得着。正好有三家人需要,一个要嫁姑娘,一个要娶媳妇,还有一个家里要来贵客。他们换了正好充门面,人家高兴得很。”
江宁感激地说道:“谢谢大娘,要不是你帮着,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陈大娘心中暗自得意,可不是嘛,要是让江宁自己去换,指不定被坑成什么样儿呢。这孩子太实诚,以后她得时不时提点着他。
江宁留陈大娘喝茶,陈大娘摆摆手:“不喝了,你赶紧收拾一下给你姑寄过去,你没有自行车,明早上,你来我家骑你叔的自行车去。”
江宁再次道谢。
陈大娘走后,江宁开始盘点这两大篮子东西,里面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花生黄豆豌豆,还有干木耳干蘑菇,大枣有好几斤,还有几斤小米。”
江宁挑拣了出一部分卖相好的、好包装的,找了麻袋装好,捆结实,打算明天去县里邮局寄过去。
次日清晨,江宁向大队告假,王明成今天不在,代替他的是大队的保管员老刘。老刘六十多岁,行动有些迟缓。
听到江宁的名字,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眼,嘴里嘀咕道:“原来你就是江宁呀。”
江宁冲他笑笑,顺便解释一句:“我前些日子生了病,家里人很担心我,写信来问,我去寄封信让他们放心。”
老刘点头同意:“这是正当理由,准了。”
请完假,江宁去陈家借自行车。
陈大娘早给他准备好了,连气都打好了。
江宁心中感激,再次道谢。
陈大娘笑呵呵地说道:“你这孩子忒客气了,谢来谢去的。对了,我听说你姑姑睡眠不好,我给她准备了几斤酸枣面,是用咱们山上野生的酸枣晒干打成的,做成馒头是酸甜口,吃着可不赖。吃完,我保她睡得香。”
陈大娘为了验证自己的话,还特地拿了个酸枣面馒头给江宁吃,江宁咬了两口,吃着确实不错。他接过酸枣面塞进行李袋中,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村子。
进县城的路有两条,一是走大路,路好走,又近;另一条是小路,稍远,但树多有荫凉。江宁决定走小路,他怕晒。
江宁只是想绕个路而已,没想到遇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