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游龙争明> 第三十四章龙凤之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龙凤之姿(1 / 2)

屋里静得落针可闻,李善长皱着眉头反复思索。

这年头讲究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他虽然已经被朱国瑞等人深深折服,却依然担心跟错主公。

见他犹豫不决,卞元亨决定先缓合一下气氛。

“要说主公的文采当真不凡。昨日,吾等在厅前饮酒纳凉之时,主公还口占了一首《夏词》”

“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

他故意把诗念得阴阳顿挫,让李善长听得津津有味。

一旁的朱国瑞却不由得涨红了脸,跟煮熟了的螃蟹似的。

这两首诗都是他剽窃来的,也是他酒精上头的产物。他现在已经被手下误认为是文采非凡、深藏不露之人。

问题是他会的诗就那么几首,不定哪天就“江郎才尽”了。

幸亏李善长没有注意到朱明公的红脸,他在低着头反复盘算。

士卒训练得威武雄壮,诗词文章又如此不凡。这位朱明公的确是允文允武,有些明君模样。

想了一会,李善长郑重地拱手问道:“敢问明公打算如何扩充兵源?”

朱国瑞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是给他背了一道圣旨:“方今河南汉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概剿捕。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勿令诖误。”

“这是何时下达的昭谕?”李善长大吃一惊。

如果他没理解错的话,这道圣旨简直就是朝廷的催命符。旨意一下,南方的蒙古贵族和探马探军会大批撤回北方。整个南方就会成为汉人的天下!

“这几天吧,应该很快!”朱国瑞信誓旦旦地回答。

这几天?

他的回答让李善长更加惊疑,“那明公从何知晓?”

我是从史书上看的,你信不信?

朱国瑞想了想,挑着眉毛答道:“是某掐指一算……”

明公的势力肯定已经深入朝廷,当真是不可小觑。李善长没有理会他的玩笑,自己脑补出了答案。

他稳住心神,再次恭敬地拱手问道:“敢问明公,如何解决眼下的钱粮之忧?”

“借贵庄这块风水宝地建些作坊以充军资。”朱国瑞半真半假地说了一句。

他的确有在李家庄发展的打算。

红山寨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背着山贼的名声不利于吸纳工匠和商贾;又离驴牌寨、豁鼻山等势力过近,很容易遭到袭击。

李家庄离定远县较近,周边的土匪和义军不敢轻易来犯。李善长又与定远县丞毛麒关系不错,官府的人也不会轻易来捣乱。因此,他更希望在李家庄种田发展。

“作坊?”李善长显然被他的话弄蒙了,抚着胡子不断思索。

半晌,他才开口道:“区区几个作坊,恐怕负担不了大军的日常费用。”

“那可不一定!”朱国瑞摆了摆手,“我要建的作坊主要生产一些‘高大上’的产品,利润之大的确不可与普通货物同日而语。另外,我要制作一些火器,为大军增添战力!”

“钱有了,可粮食呢?”对于他说的什么“高大上”,李善长一头雾水,只能避重就轻地问起粮食。

朱国瑞轻松地一笑道:“眼下先用钱买粮。日后,等咱们有了自己的地盘,我自会指导你们播种一批神奇的作物,保证军民能够吃饱肚子。”

“此话当真?”

李善长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作物如此神奇。

朱国瑞坦然一笑道:“其实这种作物就长在山间。百室如果不信,可以派人上山采些回来。此物现在可能叫作‘山芋’或者‘红薯’,也可能叫做‘地瓜’,总之是产量很大的一种作物。”

历史上,朱元璋在滁州驻兵时就是靠着挖地瓜渡过的灾荒。只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作物的重要性,未在民间广泛推广。相反,满清则是靠着地瓜和土豆维持了近三百年。

政治纲领有了,发展计划有了,军队和钱粮也都有了。某何不跟着他做一番大事!李善长决定不再犹豫。

他直接跪倒在地:“善长愿追随明公起兵反元,还请明公接纳。”

“快快请起!”如愿以偿的朱国瑞赶紧将他扶起,“在我这可不兴跪礼。哈哈……”

我把李善长收入帐下,看你朱元璋将来要不要我。什么郑世、花云、华云龙的,都给我一边玩去!朱国瑞发自肺腑地大笑起来。

众人只当他因为成功收服李善长而发笑,哪里会想到他心里还有这么多小算盘。

等他笑完,李善长躬身道“主公一路劳顿,还请移步花厅,吃些酒水稍事休息。”

“好,百室尽管带路!”心情大好的朱国瑞跟着李善长来到花厅。

花厅里摆满了鲜花,顶子上爬满了藤蔓,倒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在李善长的安排下,众人分宾主落座。

“主公,臣有个好友,名唤郭山甫。他比臣更精于商道,可否将他请来商量一下售卖之事?”

给大家斟满酒后,李善长略带犹豫地问向主公。

朱国瑞点点头道:“既然是百室的好友,请来又有何妨?”

“多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