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舰一路远行,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的景仰和欢迎。舰队行至旧港之时,流寓海外的广东人陈祖义担心朝廷捉拿自己,联合爪哇西王阴谋邀截秦王船队。
机灵的郑和从使者的言谈举止中判断出危险,极力劝阻秦王靠岸登陆。秦王不信,严历喝斥于他。
无奈之下,郑和要求假扮秦王,带亲兵卫队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拗不到他的秦王最终同意,派人保护郑和下船赴宴。
刚到宴会场所,爪哇西王凶相毕露,与陈祖义率伏兵杀出。郑和凭借明军的强大战力,顺利击溃伏兵,当场擒获陈祖义等人。
得知消息,秦王亲自率人迎接郑和归来,大加褒奖其功。随后,秦王统兵三万攻占爪哇西王国,建立远洋补给基地。
舰队行至安南,正赶上安南内乱,屡屡袭明。滇国公沐英率军南下平定叛乱。秦王从海上袭击升龙城,擒获安南伪帝,在安南设交阯布政司。
平定安南,船队到达占城。
“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镯,足穿玳瑁履,腰束八宝方带,如妆金刚状。乘象,前后拥随番兵五百余,或执锋刃,或舞皮牌,捶善鼓,吹椰笛壳筒。
其部领皆乘马出郊迎接。诏赏,下象膝行,匍匐感沐天恩,奉贡方物。”
秦王身边的侍卫费信记录下舰队到达占城时的盛况,传于永世。
占城国王之所以会亲自出城相迎,主要是因为大明平定安南,使其可以收复失地。出于对大明的感激,占城上下在接待秦王时显得格外隆重。
离开占城,秦王行至达锡兰山。不承想,当地国王亚烈苦奈儿竟然率军来攻。
巨大的战力差距,使得当地的蛮兵显得不堪一击。秦王顺利占领达锡兰山,建立第二个远洋补给基地……
秦王的消息不断传回。朝中有人欢喜、有人忧。
中书省内,胡惟庸捋着狗油胡道:“丞相,陛下如此好大喜功,恐怕不是明君所为。”
刘伯温皱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
他的确不喜欢开拓海外商路。对于陛下说的海外飞地也不太感兴趣。在传统儒生的心中,中原乃天下核心。极西之地,哪里会有什么无主之地。他认为朱国瑞是在借机寻找神仙居住之地,想追求长生不老。
观察一下他的态度,胡惟庸谨慎地说道:“丞相,太子老成持重,又有明君之相,何不让他早日承继大统,免得陛下再生事端。”
“住口!”
刘伯温怒目圆睁,“这是臣子该关心的事吗?陛下英明神武,尚在春秋鼎盛之时,你太放肆了!”
“是下官失言!”胡惟庸赶紧拱手认错,心里却不以为然。
刘伯温在背后也议论过陛下的所作所为。“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这顶帽子还是他先给陛下戴上的。
等刘伯温进殿面君,胡惟庸又趁机溜进许瑗的值房。
“丞相,滇国公一向与太子交好。如果太子登基,公爷没准能改封郡王。”
沐英是许瑗的女婿,当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大明不兴异姓封王。不光是异姓,陛下对于龙子龙孙是否继续封王也有异议。他更倾向于推行汉时的推恩令,以免子孙后代侵占国帑。”
许瑗显得很冷静,没有接他的话茬。
“别人不成,滇国公可是陛下的义子,最受皇后的喜爱。”
胡惟庸仍不死心,继续引导着对方。
“胡大人,你是不是认为陛下待你不公,想让太子替你翻案?”
心中明亮的许瑗不想兜圈子,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
脸上一红,胡惟庸连忙摆手道:“下官之前行事鲁莽,无端参与党争。对于陛下的处置丝毫没有异议。下官只是觉得滇国公刚刚立下平定安南的不世之功,理应受到封赏。”
“不劳胡大人操心,陛下自然不会亏待功臣。”
许瑗垂下眼皮,不再搭理他。
出了许瑗的值房,胡惟庸又接连拜访了几位大臣。虽然不知结果如何,但他最终露出得意地微笑。
等到下值,他缓步向宫外行走。
“胡大人”
身后传来一声招唤。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员小将匆匆走来。
“胡大人,俺爹想问您最近有没有时间。他对您甚是想念,想请您过府一叙。”
胡惟庸警惕地左右看看,见四下无人才捋须说道:“本官知道了。你在宫中值守,务必谨言慎行。能不与本官联系,尽量不要主动前来。如果有事,可在宫外遣心腹寻某。
至于你父亲的事,本官自有安排。你回去等信吧。”
说完,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抬腿向宫外走去。
两人的见面看似隐密,其实全都被藏在隐密之处的锦衣亲军看在眼里。禁宫之内的侍卫有一多半都是蒋瓛的眼线,其中还有不少人直接对朱国瑞负责。
作为一国之君,朱国瑞在防范群臣的同时也在防备着蒋瓛。
消息同时传到锦衣卫衙门和后宫之中,蒋瓛殚精竭虑地寻找着真相;朱国瑞却淡然一笑,没有任何表示。
对于此事,郭莲儿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