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来援并非偶然。在发现豁鼻马的异常后,徐达准备将计就计,在明军发动攻击时,对其实施反包围。
为此,他不仅调来一直游弋于中路的陈德,还从太原调来李伯升和潘原明。
这两人原本都是张士诚的手下,在平江大战时投靠了陈友谅。等陈汉亡国,他们不敢投奔朱国瑞,就带着一众伪吴降将投靠了朱元璋。除了他们,韩宋的盛文郁等人也都先后投靠伪宋。
陈德既然已经到达,李伯升等人的队伍应该也距此不远。如果冯国用晚一天发动攻势,鹿死谁手还未为可知。
果然,其他两个方向也很快传来喊杀声,李伯升和潘原明率军杀到。几十万军队在泽州城外打成一锅粥。
天光大亮之时,谁也没能占到便宜的宋、明两军各自后退。见泽州已失,徐达果断命令大军后撤,向韩店进发。
用兵谨慎的冯国用不知道徐达是否留有后手,也没敢贸然追击。
明军眼睁睁看着徐达不急不缓地退向太原。
泽州一丢,太原将会面临明军的直接攻击。按理说,徐达应该尽快赶回去准备防御事宜。冯国用更加怀疑对方有诈。
果然,在濮英进行空中侦察时,发现韩店附近埋伏着人数众多的宋军。
收拢降军、加固城池之后,冯国用故意放慢进军速度,大张旗鼓地杀向太原。山西各地很快得到消息,各路宋军开始向太原集结。同时,多路探马闯过关隘给进攻大都的朱元璋送去消息。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到消息的朱元璋迅速从大都回师。
在明军攻打山西时,宋军故意死守几座关卡,也是为了他来去自如在保留门户。
很快,朱元璋绕道杀虎口回到山西境内。
随行的胡海心急如焚,一路上催促将士疾行。朱元璋却突然拦住他。
“大胡,让人马转道大同。”
一句话说得胡海目瞪口呆。
“为啥?”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你不觉得咱们回来得太顺了吗?”
“顺点不好吗?正好赶上救援太原。”
胡海被弄得摸不着头脑,狐疑地看着他。
“傻兄弟!”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
“跟朕打了这么多年仗,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胡海迷茫地瞪着大眼道:“陛下,您知道俺是直肠子。索性就告诉俺原因吧。”
“你呀!”朱元璋轻轻捶了他一拳,“以明军的进军速度和实力,完全可以在朕赶回来之前拿下太原。可他们故意拖拖拉拉,似乎生怕咱们不知道太原将失?”
“围点打援!”胡海恍然大悟。
“对,就是围点打援!”朱元璋重重点头。
胡海焦急地问道:“那皇后和太子他们……”
“你放心,她们早就转移到大同了。”
朱元璋神秘地一笑,“他有刘伯温,朕有姚天僖,这就是天意啊!”
“道衍?”
“对,就是那个小和尚!”
朱国瑞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未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选正式投靠了朱元璋。
姚广孝原名天僖。广孝二字是在靖难成功后,朱棣仿照忽必烈给刘秉忠赐名之事重新赏赐给他的俗家名字。
前文说过,姚广孝师从儒释道、兵家、杂家和阴阳家。著名的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因为历史发生改变,以上四人没有被朱元璋斩杀或谪徙。他们在陈友谅灭吴之后,辗转游落到朱元璋帐下为官。也正是在四位好友的劝说之下,道衍才会同席应真前来投靠伪宋。
之所以没有投靠朱国瑞,一是因为好友的引荐;二是因为他想学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于他来说,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人能够束缚他的思想。他相信,在朱元璋的帐下,自己一定是军师的不二人选。
此次兵发大都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推说是朱元璋的主意。
待朱元璋出兵之后,道衍随时关注着山西境内的明军动向。在发现明军没有撤军迹象后,他马上断定明军必有攻破大都的手段,同时也没有拿宋军当成威胁。
为此,他果断行使军师的权力,催促马皇后带领百官和嫔妃迁往大同。眼下,留给明军的是一座空空荡荡的太原。
随后,他命令李伯升和潘原明出师救援,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徐达。
徐达领命后,迅速分兵向太原撤退,沿路布下埋伏,准备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在太原进行决战。
可以说,如果不是冯国用用兵谨慎,明军将在进军太原的路上不断遭遇伏击。
在空军不断回传敌情之后,冯国用准备步步为营。在与宋军的几次交手中,明军除了在火力上占据主动,并没有其他优势可言。朱元璋和徐达的确是两个难缠的对手。
消息传到大都,朱国瑞不禁莞尔一笑。打来打去,自己还是避不开朱元璋这个强敌。以前的隐门、张士诚、陈友谅和大元都是伪boss,真正的大boss依然是朱元璋。
正在考虑如何收复山西、打败朱元璋的时候,穿着一新袍服的云奇讪笑着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