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茬一茬的吐蕃精锐倒在城上。
松赞终于在不解中鸣金收兵。
帅帐内,松赞面色阴沉的来回转动,脚步声响起,他扭头看到禄东赞入内,立刻询问:“大相,问清楚了吗?”
哎!
禄东赞叹了口气,看着君主,说道:“问清了,并非我们的将士不够勇武,而是李恪在城头上的设置太刁钻了,他用沙袋,将……”
“我们的将士冲上去越多,反而越发难以施展。”
松赞紧紧握住拳头,补充道:“若是上去的少了,也不是对手,他们处在隔断中,腹背受敌,就像现在李恪土门关的处境。”
“他不过是将城头划分成无数个土门关!”
砰!
松赞一拳砸在帅案。
“不愧是李恪,这位大唐皇子,有着奇高的领兵水准和艺术!”
评价赞赏之后,松赞扭头看向禄东赞:“大相有什么办法吗?”
“臣想到了一些办法,或许可以减轻一些伤亡。”
“说!”
“在距土门关一百步之内,建造一座土城,让我们的将士可以与唐军处于一样的高度对射。”
“一旦步卒开始进攻,我们的弓箭军可以在百步距离的高处提供压制。”
处在城下,百步之外,很难对城上敌军用弓箭造成杀伤性。
抵近五十步范围,弓箭手承受的损失又特别大。
而且处于低处,弓箭手无法将城上的情况一览无余,提供较为准确的支援。
“好!”松赞大赞一声说道:“我们的弓箭手闪射,百步之内,只要他们能够看清楚城上的情况,一定能够提供有效支援,就按照大相说的去办。”
“连夜造城!”
“是!”
禄东赞离开后,松赞自言自语道:“李恪,本赞普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招数!”
要塞顶部。
“将军,这位吴王年纪轻轻,他怎么想出如此多刁钻的战法?”
“是啊,这位吴王以前可从未有领兵作战的经验!”
……
站在要塞顶部,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城头的情况。
刘仁轨眼中闪过一抹忌惮之色。
不知为何,这一刻,他竟然希望这一次失败。
李恪丢掉土门关,哪怕他今后只能流亡吐蕃,混迹蛮夷之中。
借着城头火光映照,隔断清晰入眼,这种想法越发强烈了几分。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响起。
“吐蕃要夜间进攻了!”
“准备防守!”
……
号角声惊动了所有人。
李恪登上城头,就看到吐蕃士卒肩挑手抬,在百步外堆土。
“大哥,吐蕃是要筑城,弥补他们弓箭手的劣势。”筑土城,来攻城,这种战术中原的老祖宗们早运用了无数遍,秦怀玉看了眼便说道。
李恪点头,神情凝重道:“这是其次,不要忘记了,吐蕃人的弓箭手箭术平均要超过我们的将士。”
“土城筑成后,吐蕃就可借助弓箭手,在百步外,一览无余城头战况,提供有效支援!”
兄弟们面色变得沉重。
游牧民族的箭术,在准确度上,要强于中原士卒。
游牧民族不说各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箭术高手。
但是两军搅在一起战斗,同样射击,游牧民族的误伤率要远远小于中原弓箭手。
这个长处,就意味着,吐蕃人能够提供较为精准的协同打击力度。
“大哥,是不是调弓箭手上来。”程处默征询道。
李恪摇了摇头:“暂时不要,松赞一定会将土城的范围推到八十步左右,这个距离才可以起到更大效果,等他们进入百步之内在调弓箭手登城吧,百步左右,攒射太浪费箭支,我们坚守孤城,一切都得精打细算。”
这就是李恪现在面临的问题。
他不但兵力短缺。
就连后勤也要考虑。
他背后的大唐,在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种情况,也不可能为他提供任何的帮助。
松赞全军动员。
耗费一日时间,折损兵力四千,皆死在筑城时土门关射来的箭矢之下。
一日后,一座土城,更准确点,一座土山出现。
山顶几乎与土门关齐平。
山分为三段。
有两个相隔三米左右的通道。
这是供步卒进攻用的。
山顶部,距离土门关直线距离八十步左右。
在大战尚未开始,两军的弓箭手便相隔八十步,开始对射。
“大哥,我们的弓箭手损失比较大,箭矢不多了,我们不能无节制攒射,这种对射,我们十分吃亏!”程处亮匆匆找来,一脸着急道。
天亮对射,短短一个时辰,他们就损失了数百名弓箭手。
李恪拄剑站在城楼前,目光不为所动,继而指着前方:“看到那两条通道了吗?开战之后,集中弓箭手,瞄准两条通道攒射,尽可能杀伤敌军。”
“挑选军中最优秀的弓箭手,一旦吐蕃步卒通过甬道,其他弓箭手撤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