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
李世隆刚刚来到这边,还没有转过弯,就听到了一声惊叫。
顿时面色一变,快步走了过来。
然后就看到了,此时太子妃正慢慢的倒在了地上。
当即快走了过来。
“皇上!”
几个宫女都跪在了地上,一个东宫宫女将身子正好挡在了太子妃的身下,让她不至于摔倒在地。
然后,她也跪在地上。
“都起来,还不快点照顾太子妃。如果太子妃除了一点问题,朕拿你们是问。”
然后,他直接招呼旁边的人。
“去,马上传太医。”
这句话一出,旁边的一众太监和宫女们顿时就忙活了起来。
此时,太后的宫中也有人将消息传了过去。
她听到说,皇帝去了。顿时面色微微的一变,哪怕她是皇帝的母后,但是,当她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的时候,皇帝也是忍受不了的。
她是了解李世隆的,他从小就不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皇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跟大部分的皇帝不一样的是。
他其实是一个相比之下比较在意亲情的皇帝。
所以太后才能够几句话就让皇帝撤了太子在雁门关的职务。
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是不怪太子的,
说到底都是六皇子李霄自己白痴。
但是,哪怕是这样,当他的母后太后提出了要求之后,他还是选择了暂时委屈太子。
等到太子回来,他恐怕也会想办法安抚太子,这样才符合他的习惯。
所以,本来在太子回来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太后是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本事来让皇帝不得不退步的。
但是,现在却突然之间出现了太子妃这么一件事情,
这一下李世隆恐怕彻底的就激起了对皇后和太子的愧疚,
她想要在后宫再搞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说到底,太后也不是国家权力的正牌体现,所谓太后的权力其实都是来自于皇帝的。
而现在对于太后来说,
她其实并没有一个能够代替皇帝的牌。
所以,只要皇帝不按照她的意思来,她唯一能够钳制皇帝的也就只有那个孝道了。
大隆朝以孝道治天下。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孝道是人最稳定的一种德行。
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权本来就是父权的延伸,所以也有君父的说法。
但是同样的,相对应而言的,可谁还有大义灭亲的说法。
当自己所孝道对象不仁的时候,是可以选择大义灭亲
的。
此时太后所做的可是能够构上这一点了。
只要外朝的臣子们再不维护太后了,那皇帝不就是可以随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了。
当然,太后并不认为李世隆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但同样这也不意味着她就能为所欲为。
很快皇宫之中发生的事情也就传到了外朝之中去,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达成不得窥伺宫闱的说法。
但是,一城之隔之中,又有多少大臣能够真的不去探查皇宫之中发生的事情。
尤其是这件事情还涉及到了皇后和太子妃这两任天下主母。
于是,前朝顿时就哗然了。
在皇帝还在处理后宫的事情都时候,雪花一样的奏章就直接通过特殊渠道给送到了皇帝的上书房之中。
大隆朝在开国初年就设立了紧急奏章的制度,在特殊的时期,大臣们是可以通过这一奏事制度,完全越过寻常的程序,将自己的意愿传达给皇帝的。
平常也没有多少大臣愿意用这种制度,毕竟,只要是这样的奏章都会受到皇帝的格外重视,到时候一旦自己的奏章里面提到了什么不该提的东西,被皇帝看到了,那也就麻烦了。
但是,这一次可不一样了。
朝堂
上上下下,都在就一件事情上奏。
当李世隆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上书房的时候,就看到了堆在自己桌案前的那一摞奏章。
他都不用看就知道上面是什么内容。
旁边的老太监走了过来。
“皇上,这都是今天一天御史们送来的奏章……”
那老太监欲言又止。
“讲!”
李世隆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坐在了桌案前。
随后老太监苦笑着说道:“老奴没有看,但是那些送奏章的御史们都已经说了。皇上如果继续如此愚孝……他们就撞死在这皇城之前。”
御史们可不是寻常的文官。
他们是单独的一个行列,平常负责监察百官,甚至很多时候连皇帝自己的事情他们也要管一管。
李世隆摇了摇头:“不看了,不看了。”
他指着面前的这些奏章,“朕不用看就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然后,他闭上眼睛,等到那老太监要上来收拾了,又阻拦了他。
“算了,你给朕读一读吧。不看看,明日早朝恐怕还要再如此。”
于是老太监无奈的上前,选了几个平常就没那么激烈的御史奏章,一字一句的开始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