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77章 博士卢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章 博士卢植(2 / 2)

卢植跟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大致意思是说,卢植参加宴会,吃完饭就读书去了,不像其他同学老是盯着美女看,逐渐得到马融认可。

天子刘宏继位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的父亲)执政。一些人为了拍他马屁,劝他给自己加封。当时只是普通人的卢植,冒着得罪窦武甚至太后的风险,上书规劝。窦武的心胸较宽广,没有给他穿小鞋,而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卢植在未做官前,就已名满天下,州郡数次征辟他做官,“植皆不就”。直到去年年,朝廷征他为博士,这才正式出仕。

吴咏猜想卢植任博士,应该是他出洛阳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他才没有认出。

时下,要成为博士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

而且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

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因此能成为博士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当世大儒”。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陆续培养出一批在三国时叱咤风云的牛人。

卢植在学术方面贡献非常大,他独立创作了《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可惜这两本著作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后人难一窥精髓。此外,他还参与修改完善了《汉记》,这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其影响力堪比《汉书》。

卢植不仅学问高,在军事理念方面也超越了同时代的军阀——他带兵平叛不直接采取武力强行镇压,而是通过管理好城市和下属官员,力争做到不扰民,并解决群众困难,让叛乱自行消解。如熹平四年(一七五年),九江郡爆发叛乱。天子刘宏任命卢植为九江太守,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很快实现“蛮寇宾服”。由于他对天子刘宏时期朝政混乱颇多不满,平定九江叛乱后,就称病辞官,回家著书立说和开办私学。

后来,南蛮地区发生叛乱,天子刘宏只能再次启用他,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上任后,实施不扰民政策,叛乱很快就停止了。

中平元年(一八四年),黄巾之乱爆发后,天子刘宏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持节,征讨张角。连续几个战役,把张角的主力打得落花流水,还斩获了万余人。张角逃到广宗,据城不出。

卢植就挖壕沟,造云梯,围而不攻,希望争取黄巾军投降,以减少杀戮。天子刘宏派小黄门(相当于皇帝秘书)左丰到军队视察,下属劝卢植向左丰行贿,他自重身份,当然不肯做龌龊事。

索贿不成的左丰怀恨在心,就向天子刘宏进谗言,暗示卢植养寇自重。结果,卢植被天子刘宏派人用囚车抓回,并判处“减死罪一等”(相当于无期徒刑)。可笑的是,靠贿赂上位的董卓接替了卢植,负责剿灭黄巾军,结果被张角轻松击败。

刘宏亲政后,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用于享乐。卢植又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上书规劝。

董卓控制朝廷时,想废掉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从西汉王莽起,权臣篡位,首要任务是树立自身威望,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擅自废立皇帝。董卓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在朝廷上召开会议讨论此事时,面对飞扬跋扈、大权在握的董卓,百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卢植一人站出来反对,维护汉室的体面。

董卓大怒,想杀卢植。还好有人劝住了他:“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后来又被袁绍拜为军师。

初平三年(一九二年),卢植逝世。临终前,他让儿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仅留贴身单衣而已。

卢植

高尚的道德和杰出的儒学成就,获得后世高度肯定。唐太宗时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宋真宗时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

纵观卢植一生,他在道德上堪称完人,忠心汉室,且文武兼备。

套用曹操的一句话: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当然现在的卢植还没有那么的名气,只是刚被朝廷征辟的博士而已,但这也让许多人想要拜其为师。

这不,吴咏还在回忆卢植的生平。

这时一位长臂少年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站在卢植面前,作揖道:“晚辈刘备,见过卢博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