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将事情的经过大致的说完,随后看向苦夏认真的问道,“大妹子,如果是你,你会对这个挨千刀的负心汉怎么样?”
说实话,苦夏脸上是没什么表情的,心里除了对这个负心汉的气愤以外,并没有其余的情绪。
也许原主在这儿还会怨恨这个渣男,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至于会不会手下留情?别想了,原主什么时候受过这么大的委屈? 她怎么可能原谅于博轩?
于博轩这么多年都对他们不管不问,自己在京城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完全不拿他另一个家当回事儿,指着这样的人能回心转意,还不如去教狗不要吃屎!
苦夏觉得这个可能性都比这个渣男回心转意大,好歹狗还能听懂人话呢,渣男可没有人性。
苦夏就说道,“太后娘娘,如果民妇是驸马的原配,民妇只会庆幸这个男人这么早的离开了我们一大家子,不然有他在我们一大家子一定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至于这个渣男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自己做了恶事一定会有恶报的!最好永远不要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这个回答很和太后的心意,不过她会比苦夏更狠一些,既然敢利用完她就当不要的垃圾一样扔掉,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准备!
太后脾气比苦夏还要暴躁,要是让她摊上这么一个混蛋,她绝对把他揍的哭天喊地,娘都不认!让他再也做不成男人!
省得给原配夫人留下一大堆孩子,转头又去跟别的女人毫无心理负担的成亲生子!
于德他们在旁边听着也明白了太后话语的意思,几个孩子半晌没有吭声,都在寻思着什么。
在几个孩子的心里,爷爷这个身份,他们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过他的存在,看别人家的小伙伴有爷爷,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家里有这么多长辈疼爱她们,她们没觉得少个爷爷有什么。
只是偶尔会在父母爹娘的嘴里回忆过去的时候念叨上一句,“要是有爷爷在家里,那个时候也不能那样艰难”
他们的爷爷是个秀才,读书人的身份会让家里也跟着有一些优待。
可是每当爹娘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们紧跟着又会上一句什么怨恨起爷爷来,随后就不再提了。
爹娘叔伯们没有一个是喜欢爷爷的,家里面也很少会提起爷爷。
爹娘教育他们的时候,也告诉他们说要孝顺奶奶,从来不说爷爷的事儿,孩子们也就习惯了这样。
孩子们只是小又不是傻子,太后这么一说他们就都懂是什么意思了,尤其于德于才,还有于大丫这三个大孩子。
他们深切的明白爷爷的离开对他们这个家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们因为家里没有大人遭过多少人的白眼,别说是他们的爹娘,就连他们自己小时候也被村子里那些碎嘴子说过自己家爷爷奶奶的坏话。
这些话直到他们离开了于家庄子才没有听过。
长辈们和他们说,就当爷爷已经死了,孩子们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现在太后忽然和他们说,爷爷不仅没死,还在京城里做了驸马爷!
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公主,生了娃,他们心里除了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事实以外,就是替奶奶觉得不值!
奶奶这样好的一个人,为什么爷爷要抛弃奶奶,要抛弃他的孩子们?宁愿背着欺君的罪名也要进京做驸马?
他就不怕事情暴露之后连累了家里吗?家里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他胆大欺君而陪葬!
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脾气是什么样,假如这个皇帝脾气很暴躁,而他们的奶奶又没有现在这样的身份,那么事情一旦暴露,家里所有人被押上断头台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竟然就这样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舍弃了家里所有人的性命?!
一直觉得吃饱穿暖,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就是家里最大的幸福的孩子们,很是不能理解于博轩这样做的原因。
苦夏说完,她又转头看向家里的小辈们,“孩子们,对于太后娘娘讲的故事,你们都是怎么看的?”
孩子们没有着急回答奶奶的话,而是几个人头碰头的商量了一会儿。
随后由于才做代表出来回答,只见他走到听套盒当中对着太后和奶奶各作了一个揖。
“太后娘娘,奶奶,其实这些事情我们几个孩子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既然太后娘娘和奶奶看中,那我们也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驸马抛妻弃子,忘恩负义,不念家中妻子操劳半生的辛苦,不顾几个还没有成家立业的孩子,独自抛下一大家子上京赶考一去不回,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做出来的事儿。
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肯定是不会心软的。
其次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他抛弃的妻子和孩子已经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这和他半分钱关系都没有。
就像奶奶说的,得亏他离开了,不然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好日子过,不过这不是他脱罪的理由。
小子说的或许太过绝情,可是他忘恩负义,欺君罔上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必对他宽恕,要是原谅他,就是对奶奶的不